范成大:夢中重到錦官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6/23 11:06:45
來源:華西都市報

范成大:夢中重到錦官城

字體:


 《西塞漁社圖卷跋》局部 宋 范成大


 范成大像。
 

壹 憂旱憂霖蹙盡眉

  范成大的愛民也體現在他對農事的關心上。范成大有《秋老,四境雨已沛然,晚坐籌邊樓,方議祈晴,樓下忽有東界農民數十人,訴山田卻要雨,須長吏致禱,感之作詩》,詩云:“歲晚羈懷有所思,秋來病骨最先知。鏡中公案已甘老,紙上課程休諱癡。西堰頗聞江漲急,東山猶説雨來遲。錦城樂事知多少,憂旱憂霖蹙盡眉。”這首詩寫了蜀境兩地農民對天氣的不同要求。西堰要晴東山要雨,而所求均是為了使莊稼能夠更好生長。這可難壞了作為蜀帥的范成大,滿足了西堰禱晴的要求,必然要使東山祈雨的願望落空;而滿足了東山祈雨的要求又必然要使西堰禱晴的要求落空,總有一邊的農事要受到影響,這可使范成大真要蹙眉苦思了。
  范成大關心農事甚至把莊稼的收成、農民的溫飽看得比自己的利益還重要。他的《初發太城留別田父》詩云:“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語,競説宿來三尺雨。行人雖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湯湯聲滿野,今年醉飽雞豚社。”這首詩是范成大離開成都踏上歸鄉的旅途時所作。詩人多年的心願得償,可以回歸石湖了,心情本應非常愉快,但是他卻“欲行心更苦”,原因是當年西蜀大旱,莊稼無法生長,農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所幸在他臨行之際忽然來了一場大雨,地裏的莊稼可免於枯死了。這使他“雖去亦伸眉”,終於又高興了起來。此時他並沒有考慮到自己遇雨道路難行,而是樂得莊稼有好收成。他以五穀豐茂、田野歡娛為自己的賞心樂事,這無疑是他一向關心農事的真性情流露。

貳 夢中重到錦官城

  早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范成大到臨安(今杭州市)為官便結識了陸游。當時,他們三十八九歲,正是血氣方剛、才華橫溢的年齡,政治思想尤其是祛蠹除姦方面相一致,在文學創作特別是詩歌創作方面有共同的愛好,他們頻繁往來,成為知交。
  淳熙元年(1174年)除夕,陸游得到四川制置使的命令,由榮州調到成都,官職升為朝奉郎、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參議官。范成大於第二年6月到達成都就蜀帥任。范成大與陸游再度牽手。陸游比范成大年長一歲,是范成大的部下,然而兩人卻能“主賓唱酬,短篇大章,人爭傳誦之”。
  成都海棠久負盛名,讚美之辭甚多。范成大和陸游都特別喜好觀賞海棠,他們幾乎走遍了成都附近的花園,賞遍了成都的海棠名花,留下了許多詩詞佳作。淳熙三年(1176年)范成大在成都西園錦亭舉行觀賞海棠的宴會,邀請陸游參加。這次宴賞海棠的情景,范成大在《錦亭燃燭觀海棠》詩中寫道:“銀燭光中萬綺霞,醉紅堆上缺蟾斜。從今勝絕西園夜,壓盡錦官城裏花。”在《浣溪沙·燭下海棠》詞中寫道:“傾坐東風百媚生,萬紅無語笑逢迎。照粧醒睡蠟煙輕。採蝀橫斜春不夜,絳霞濃淡月微明,夢中重到錦官城。”同題又一首:“催下珠簾護綺叢,花枝紅裏燭枝紅,燭光花影夜蔥蘢。錦地繡天香霧裏,珠星璧月彩雲中,人間別有幾春風。”這些詩詞描寫了海棠花的千姿百態、絢麗多彩,表現了宴賞時的壯麗場景,抒發了作者對成都海棠由衷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面對美麗的海棠,陸游也情不自禁地放聲歌唱。他在《錦亭》一詩中寫道:“天公為我齒頰計,遣飫黃甘與丹荔。又憐狂眼老更狂,令看廣陵芍藥蜀海棠。周行萬里逐所樂,天公於我元不薄。貴人不出長安城,寶帶華纓真汝縛。樂哉今從石湖公,大度不計聾丞聾。夜宴新亭海棠底,紅雲倒吸玻璃鍾。琵琶弦繁腰鼓急,盤鳳舞衫香霧濕。春醪凸盞燭光搖,素月中天花影立。游人如雲環玉帳,詩未落紙先傳唱。此邦句律方一新,鳳閣舍人今有樣。”描寫了夜宴新亭、觀賞海棠的盛大場面,讚美了范成大為歌咏海棠花而作的詩詞,表現了自己與范成大合作的愉快心情以及對范成大的感激之情。尤其是“樂哉今從石湖公,大度不計聾丞聾”,是陸游的肺腑之言,真實地記錄着范、陸兩人的深厚友誼。
  除了唱和,陸游對范成大的政治才幹十分推崇,讚譽范大成的文學素養。淳熙三年(1176年),陸游為范成大的詩集作《范待制詩集序》中寫道:“公素以詩名一代,故落紙墨未及燥,士女萬人,已更傳誦,被之樂府弦歌;或題寫素屏團扇,更相贈遺。”又雲:“公之至也,定規模,信命令,施利惠農,選將治兵,未數月,聲震四境,歲復大登。”陸游在序中高度讚許范成大的詩歌和治蜀成就,表達了對范成大的尊重和崇敬。
  淳熙四年(1177年)春天,范成大大病。處在困境中的他萬念俱灰,流露出厭倦宦游、隱居山林的願望。他在《二月二十七日病後始能扶頭》詩中寫道:“復幕重簾苦見遮,暮佔棲雀曉佔鴉。殘燈煮藥看成老,細雨鳴鳩過盡花。心為蚤衰元自化,發從無病已先華。更蒙厲鬼相提唱,此去山林屬當家。”陸游見此詩後,寫下《和范舍人書懷》,對好友進行勸慰:“歲月如奔不可遮,即今楊柳已藏鴉。客中常欠尊中酒,馬上時看檐上花。末路淒涼老巴蜀,少年豪舉動京華。天魔久矣先成佛,多病維摩尚在家。”在多年的交往中,兩人快樂時共同歡聚,愁苦時互相勸慰,感情不斷加深,友誼不斷增進。

參 平生故人端有幾

  淳熙四年(1177年)四月,朝廷召范成大還朝。在蜀三年,范、陸兩人友好相處,感情深厚。范成大即將離蜀,兩人依依惜別,留下不少唱和詩篇。5月20日范成大離開成都,陸游不忍別離而與之同行,一直送到眉州才揮淚告別。陸游在《新津小宴之明日,欲游修覺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一詩中描寫了感人的惜別場面:“風雨長亭話別離,忍看清淚濕燕脂。酒光搖蕩歌雲暖,不似西樓夜宴時。”風雨交加,長亭分手,淚流滿面。將別離的場面與昔日西樓的歡樂情景相對照,以昔日宴賞海棠的歡樂反襯今日揮淚分別的痛苦。
  此外,陸游還寫了《送范舍人還朝》《和范舍人永康青城道中作》等詩。范成大也寫了《慈姥岩與送客酌別,風雨大至,涼甚。諸賢用》《次韻陸務觀編修新津遇雨,不得登修覺山,徑過眉州三絕》《次韻陸務觀慈姥岩酌別二絕》《余與陸務觀自聖政所分袂,每別輒五年,離合常又以六月,似有數者。中岩送別至揮淚失聲,留此為贈》等詩,表達了對陸游這位知交彌旬遠送的感激以及與好友別離的惆悵和痛苦。其中《次韻陸務觀慈姥岩酌別二絕》其二寫道:“明朝真是送人行,從此關山隔故情。道義不磨雙鯉在,蜀江流水貫吳城。”寫詩人與陸游的分別。明朝就要送走知心的好友,從此重重山巒讓兩人遠隔千里,心裏很不是滋味。但聊可安慰的是“道義不磨雙鯉在”,二人真誠的友情還在,還可以書信往來,所以蜀吳兩地雖遠,而二人之心還是靠得很近的。“蜀江流水貫吳城”,范陸二人雖居吳、蜀兩地,但卻像江水一樣,是緊緊&&在一起的。
  他們的這種深厚友誼一直保持着。淳熙八年(1181年)秋,陸游仕途遭遇挫折,返回山陰家居,寫了《月夕睡起獨吟有懷建康參政》,思念在建康(今南京)任上的范成大。
  紹熙四年(1193年)九月,范成大去世,陸游悲痛不已,寫下了《范參政挽詞》《夢范參政》等詩。《夢范參政》一詩中寫道:“平生故人端有幾?長號頓足淚迸血。生存相別尚如此,何況一旦泉壤隔!欲懷雞黍病為重,千里關河阻臨穴。速死從公尚何憾,眼中寧復見此傑!青燈耿耿山雨寒,援筆詩成心欲裂。”陸游對范成大這位一生都沒齒難忘的友人進行了評價:於國是個政績顯赫的功臣;於己是個情誼深厚的知交。“平生故人端有幾?”范成大與陸游二人友好交往,並成為終身知己,實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佳話。(許永強)

【糾錯】 【責任編輯:趙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