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沙集》:活着其實都是為了少點遺憾-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5/05 09:41:59
來源:華西都市報

《懷沙集》:活着其實都是為了少點遺憾

字體:

《懷沙集》

“何以要取名‘懷沙’呢?——我的想法很樸素,乃是借此表達對父親沙鷗先生的一點懷念。”學者、作家止庵在題記中寫道。《惜別》是為紀念母親,《懷沙集》是為追憶父親。
  2022年4月,《懷沙集》由天地出版社出版。沙鷗先生是現代著名詩人、詩評家、編輯家,1994年12月29日病逝於北京。作為詩人,沙鷗先生疾重病苦時,仍然在以詩的形式追憶逝水年華。

重新喚起讀者閱讀和探究欲

  “我父親在他人生的最後十幾天裏忽然計劃要創作一個組詩,他口述給我記錄時,身體虛弱得連蓋的薄薄的被子都不能承擔,仿佛收音機的電池耗盡了電,連每一句咬字和聲調都漸漸變得不確定,模糊,最後變成一縷縷游絲,在夜間空蕩蕩的病房裏飄散。但他的詩依然充滿了奇瑰的想象力,而且更有力度,無拘無束。”止庵説,對於當時作為詩人的沙鷗來説,他寫詩的能力比生命本身還要旺盛。
  在父親沙鷗去世後一年,止庵整理出版了《沙鷗詩選》;在父親去世25年後,止庵又整理出版了沙鷗晚年創作的現代詩《讓一切光源都熄滅》。這些作品在時間上具有一種超前性,因而都“還活着,而且活得挺好”。這些富有才華的作品也正是詩人生命力的延續。《懷沙集》的出版,重新喚起了讀者對沙鷗作品的閱讀和探究慾望。
  談到生死,止庵在《懷沙集》中談到,父親有一件打算要做卻沒來得及做的事情,成為無法彌補的殘缺。止庵由此嘆道:“所謂人生,就是盡可能在生命結束那一刻減少一些遺憾:對自己的遺憾,對別人的遺憾,還有別人對你的遺憾。”

父親在文學上對止庵影響很大

  父親有心願未竟的遺憾,而止庵的遺憾是,父親去世不到一天,他忽然明白父親是怎樣一個人,可再也來不及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自己其實是理解他的。這就像人一生中應該做的任何一件事,説了就是説了,沒有説或沒有做,就不再有説或做的可能,“就像自己在《惜別》中所説的,與其將來惋惜,不如現在珍惜。父母現在有什麼願望,你稍微留意一點,能做的就幫他們做了,以後就可以少點遺憾——活着其實都是為了少點遺憾。”
  “寫父親其實是很難的,因為有太多的個人情感融入其中。如果要講對父親的印象,那麼‘詩人’二字庶幾可以概括一切。”止庵説,父親好客,好激動,好熱鬧,好管閒事,好為人師,文思敏捷,下筆千言,“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愛詩,愛美食,愛生活,其形像是如此具體動人,富有感染力;而抽象在止庵的回憶裏,他又“像是一條遠方流來的河……那麼一個迷蒙的所在,流涌而來的一條大河”。
  談到父親在文學上對自己的影響,止庵形容這種關係為“師友之間”,“父親在文學上對我的影響很大,而對文學的興趣左右了我的人生。”這種深遠的影響,正是《懷沙集》的靈魂。
  《懷沙集》全書分為3輯,無論是抵抗時效性的個人情感,還是不懼輪轉的唸唸不忘的舊時光,又或是對生死的思考,讀書所思所得,都體現了這樣一種深遠的影響。 (記者 張傑)

【糾錯】 【責任編輯:趙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