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秋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2/18 10:32:25
來源:光明日報

荷塘秋色

字體:

咫尺之遙,有一南湖。南湖,有一百畝荷花池。花開時,滿湖姹紫嫣紅青綠,必引得我流連忘返。

喜歡荷,不僅僅因其清麗、淡雅,更因對堅貞、清正的敬仰。

去年夏日,為荷所繫,曾連續幾天跟蹤觀察一朵荷花。荷的花期很長,南方三個多月,北方兩個來月,然而我發現,一朵荷花的生命只有三到七天。

那是一朵青翠欲滴的荷。含苞怒放的第二天最艷麗,第三天色彩淡了,第四天垂下花瓣,第五天開始閉合,第六天便脫落。從含苞待放到半開、綻放、枯萎,在不到七天的時間裏,荷把全部的美好獻給人們,也算是曇花一現了。

卻從未想過,會在秋意深濃之際,在繁華褪盡之後,去賞那枯槁之荷。

那日,讀李商隱詩,寫秋亭夜雨:“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在孤寂之時,聽到雨打枯荷,捕捉到一種別樣的美。恰值深秋,我心頭一動,興之所至,專程去南湖拜訪枯荷。

此時的北國,已看不到荷花了。放眼望去,整整半個湖面的荷枯莖根根、殘苞朵朵,卻仍直直地挺立着。它們有的似悠然小憩,有的如冷眼觀天,並無半點枯槁的落寞與蒼涼,獨具風韻與自信,令我油然而生出敬意。又想到,暮年是人生所必經,人又能否像荷這樣淡定、從容?因人而異了。曹操豪情滿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劉禹錫自信:“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李商隱則清醒:“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從眼前的枯荷中,我卻看到了另一種意境:淡淡的、無相無心無我的禪境。

那全然沒有了往日紅綠粉白之艷麗的荷,在秋風中自在搖曳,分明在昭示,光彩奪目的美雖曾屬於它們,卻是過去,更是外在。而今雖已枯萎,卻怡然自得——淡薄、清冷、空寂,氣象萬千。與這冷霜寒雪中的滄桑、肅然相比,昔日那炫目的美是多麼不值一提!據説,參禪有三種境界:第一境界,落葉滿空山,無處尋芳跡;第二境界,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第三境界,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此刻眼前之枯荷,讓我想到了萬古長空、無欲無我之境,這是荷之靈魂的昇華。

荷的春之青澀、夏之繁華、秋冬之殘敗,無一不是一種美。人生亦如此,少時心懷夢想,壯年拼搏奮鬥,老年悠然散淡。不同的生命階段有着不同的生活主題,但生命之美是不變的。也只有盛開過、滄桑過,才能有所積澱,擁有當下波瀾不驚的安然。

不覺間,已夕陽西下。眼前的荷塘,逶迤連綿,渾如長卷,蒼勁卓然,每一朵荷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這何嘗不是一幅關於秋荷的《清明上河圖》?(作者:鄭有義)

【糾錯】 【責任編輯:趙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