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在這一重要節點,中國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進入新階段。
在此背景下,一汽-大眾捷達品牌以成都為支點,通過政企協同、技術融合與國際合作,書寫了合資車企轉型升級的新範本。
8月28日,中國一汽、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在蓉城簽署《捷達事業發展合作協議》,宣布籌備成立捷達品牌新公司,共同將其打造為四川省汽車産業領軍企業。
“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深度踐行
此次簽約,不僅是一汽-大眾深化本土化運營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生動實踐。
當前,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中國通過一系列配套政策協同發力,進一步打通供需堵點、優化營商環境,從而更好釋放消費潛力,持續助力外資企業在華發展。一汽-大眾捷達品牌的轉型升級,正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寫照。
一汽-大眾通過技術融合與國際合作,將捷達品牌打造為“本土研發、全球市場”的標杆。其純電車型將搭載一汽-大眾自主研發的SOA電子電氣架構,並可選裝酷睿程ADAS系統,體現了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全球競爭力。
這種“技術共研、市場共享”的模式,不僅提升了外資企業的本土化運營效率,也為中國汽車産業“走出去”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
政企協同聚焦發展新質生産力:從“製造”到“智造”的跨越
中國一汽黨委書記、董事長邱現東&&:“本次簽約,是中國一汽積極響應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政策、深入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生動實踐。一汽-大眾將充分融合中德雙方優勢,提升本土化運營效率,加強自研自創能力,打造合資技術新高地,為四川汽車産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為捷達品牌‘深耕本土、輻射海外’注入全新動能。”
本次合作的核心在於“優勢互補”,德國大眾提供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積澱,中國一汽則主導本土化商品定義與研發。例如,首款捷達品牌純電車型將基於CMP&&技術定制化開發,搭載一汽-大眾自主研發的SOA架構,實現硬體可擴展、軟體可迭代。
這種“中德共研”的模式,突破了傳統合資企業的技術壁壘,推動了從“市場換技術”到“技術共創”的轉變。
成都政府的角色則從“政策支持者”升級為“生態構建者”。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與服務保障,成都經開區為捷達品牌提供了全周期護航。形成了“政府搭&、企業唱戲”的良性循環。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也提升了産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從本土深耕到全球輻射:構建“雙循環”新格局
一汽-大眾以捷達模式開創了合資品牌本土化運營新範式。根據規劃,捷達品牌將於2028年前推出5款全新車型,其中4款為新能源車型,首款純電車型計劃於2026年上市。
商品矩陣的完善不僅體現技術實力,更承載着銷量躍升的戰略目標。
在海外市場,捷達品牌將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為支點,構建多元化布局海外生態,以中亞市場為重要節點,逐步拓展至全球。
成都,是西部創新之城,也是國家“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中國一汽早在2017年便與成都簽署協議,將打造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製造中心。通過“本土研發、海外組裝”的方式,捷達品牌既降低了國際市場風險,又提升了品牌在全球市場的適應性。
這種“深耕本土、輻射海外”的模式,正是構建內外聯動、互利共贏開放新格局的生動體現。
在國內,捷達品牌通過技術創新與産業鏈整合,提升了本土市場的競爭力;在國外,通過國際化布局與本地化生産,拓展了全球市場份額。這種“內外聯動”的發展模式,不僅為合資車企轉型升級提供了“中國方案”,也為中國汽車産業“走出去”提供了新路徑。
可複製的“中國方案”:從政策引導到技術突破
在此次合作中,成都政府通過搭建&&、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助力;從技術層面看,中德雙方在電子架構、三電系統、智能輔助駕駛領域的深度合作,顯著提升了企業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實力。
例如,捷達品牌純電車型搭載的SOA架構,實現了軟體與硬體的解耦,支持功能快速迭代與個性化定制。
這種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産品的市場競爭力,也為合資車企的技術轉型提供了參考。同時,通過與酷睿程等本土科技企業的合作,捷達品牌在智能輔助駕駛領域實現了“後來居上”——其ADAS系統可實現L2+級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滿足了消費者的出行需求。
得益於全産業鏈協同發力,捷達品牌將致力於構建千億級汽車産業生態體系,貫通研發創新、生産製造、供應鏈管理到銷售服務的全鏈條,並充分發揮産業帶動效應,預計將為當地創造數萬個就業崗位,提供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強勁增長極。
這種“技術突破+産業帶動”的模式,體現了政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也為中國汽車産業構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體系,增強全球競爭力提供了實踐範式。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強調:“迄今,經典的捷達車型已經為超過五百萬中國客戶帶來了便捷的個人移動出行。秉承‘在中國,為中國’戰略,我們將在電動智能網聯汽車時代續寫捷達品牌的成功篇章。”他&&:“通過捷達的電動化轉型,集團將發力布局高速增長的入門級新能源汽車市場,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體。由此,集團也將實現對於新能源汽車主流細分市場的全面覆蓋。此次深化合作,也彰顯了大眾汽車集團持續深耕中國市場、與中國一汽以及成都市等合作夥伴實現互利共贏的決心。”
這種“合作共贏”的理念,正是全球産業鏈穩定與技術進步的核心——通過技術共享與生態共建,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從蓉城簽約到全球布局,一汽-大眾捷達品牌正在繪就中國汽車産業對外開放的新畫卷。這一模式也為合資車企轉型升級提供了“中國方案”——在長周期賽道中,唯有以客戶為中心、以技術為驅動、以生態為支撐,方能行穩致遠,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