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強代表委員與網民之間的&&,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徵集活動,邀請廣大網民建言獻策。我們將把您的聲音傳遞給代表委員,並公開選登部分網民留言和代表委員回復,同時匯總整理建言供有關部門決策參考。
網民“新華Ur10e”留言:
隨着DeepSeek問世,人工智能新場景、新應用不斷涌現,國産人工智能發展跑出“加速度”。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已進入深度應用的新形勢,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和廣泛的適用性。
目前“人工智能+”與行業、場景的融合有哪些亮點?又呈現哪些趨勢?對於不同地區和行業如何因地制宜打造標杆應用工程、打造人工智能産業集群,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希望代表委員給一些專業的意見和建議。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敏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敏回復:
近年來,我國在AI芯片、大數據處理、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領域實現了多項重要突破,推動了人工智能的算力提升和算法優化。國産芯片和算力也得到規模化驗證。
目前,人工智能已在多個領域實現深度應用,如醫療影像識別、自動駕駛技術、智能製造、金融風險控制等。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打破傳統行業界限,各行業注入新的活力並提升效率。比如美的燈塔工廠作為行業標杆,已引入中國電信湖北公司的“5G+AI”技術,實現生産設備的全面互聯互通與智能化管控。據統計,企業生産效率提升超過30%,次品率降低 20%。
總的來看,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仍然將高速迭代提升,國産化算力技術也快速跟進提升,整體産業進入高速發展期。人工智能在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應用正在形成新的模式。企業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智能化轉型等方面表現出強烈的需求,“人工智能+”技術與行業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各行業、各企業關注的重點方向。
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不同地區和行業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我有以下建議:
因地制宜,分階段實施政策支持。一是技術領先地區優先標準化推廣。二是重點發展地區逐步探索差異化路徑,對於經濟基礎薄弱或技術基礎薄弱的地區,可以結合自身資源和發展階段,逐步探索差異化的AI應用路徑。
行業特點導向,打造典型標杆應用工程。在製造業中,可以通過“AI+製造業4.0”推動智能製造轉型。在醫療行業中,可以通過“AI+醫療”推動智能化診療服務。
強調協同效應,形成産業鏈生態。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同時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企業負責需求調研和技術創新,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技術研發和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