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強代表委員與網民之間的&&,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徵集活動,邀請廣大網民建言獻策。我們將把您的聲音傳遞給代表委員,並公開選登部分網民留言和代表委員回復,同時匯總整理建言供有關部門決策參考。
網民“丸丸子”留言:
近年來,西北地區旅游熱不斷升溫,特別是敦煌這樣的城市也吸引了大量游客。然而,隨着旅游熱潮的興起,如何平衡文化遺産的保護與旅游開發之間的矛盾,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代表委員能否分享敦煌研究院在這方面所採取的具體措施,尤其是如何確保文化遺産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得到有效保護,同時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汪萬福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汪萬福回復:
這個話題是社會普遍關注的,也是每位文物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當然在這方面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有些開創性的探索工作在實踐中也取得了遺産保護與旅游發展雙贏的可喜局面。就敦煌來講,莫高窟作為全國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産,從1979年開放以來,在持續加強壁畫、彩塑、建築及區域環境保護的基礎上,不斷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簡單總結,主要做法是:
始終堅持莫高窟保護第一的原則,從環境到本體,從窟外到窟內,從看守到搶救性保護,到科學保護,再到預防性保護和系統性保護新階段,不斷實現文物保護理念和技術的新突破、新飛躍。通過溫濕度、二氧化碳、風沙塵等環境指標的實時監測,以及日常保養維護等工作的落實,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滿足觀眾參觀需求。
其次是建設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一期和二期工程,實現“總量控制、線上預約、數字展示、洞窟體驗”參觀新模式,豐富展示內容,拓展展示形式,進行有序、適度的開放,實現文物保護和旅游開放的雙贏。
三是科技賦能,不斷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新方式。文物數字資源與“雲技術”結合,推出“雲游敦煌”小程序,持續優化升級旅游參觀模式;“數字敦煌·資源庫”上線實現了30個洞窟整窟高清圖像和全景漫游節目全球共享,“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數字藏經洞”的相繼上線讓敦煌之美連通古今,一部手機游敦煌,就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等。
四是通過敦煌文化進校園、進社區,以及敦煌藝術大展等多種方式,推動敦煌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五是因時因地制宜,不斷提升觀眾參觀旅游的舒適度。要給觀眾提供與遺産價值相匹配的優質服務。在旅游旺季,通過延長開放時間,提供個性化服務等措施,滿足游客需求。同時,也建議大家在條件許可時盡量錯峰旅游、淡季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