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百姓小事,“格”民生大題
——河南焦作運用“黨建+網格+大數據”不斷提升基層高效能治理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指出,“十五五”時期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河南省焦作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和在河南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深化運用“黨建+網格+大數據”基層治理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9月9日晨,毋本舉照例巡查着他的小區,不時有鄰居熱情地和他打招呼。
年逾六旬的毋本舉是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人,家住鴻昌街道九街社區的亞星小區。這是該縣原國企亞星熒光燈廠家屬院,居民多是廠裏的職工和家屬。從1980年春節上班開始,毋本舉在這裡已經住了45年。

10月16日,毋本舉在他的網格內工作。(王小五 攝)
焦作市為了大力推進綜合治理工作,自2021年起在部分縣區開始試點網格化管理,毋本舉被推舉為亞星小區網格的網格長。談起前幾年當網格長的感受,老毋有點無奈。
“那時候這個網格只有我一個人,面對很多事情都無能為力,只能往社區和街道一級一級匯報,效率低下不説,群眾往往也不滿意。”
王德福是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兼任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他長期從事城鄉社會基層治理研究,曾在全國調查走訪了100多個社區和鄉村,對目前各地網格化管理存在的問題了解頗深。
“近些年來,全國各地都在網格化管理方面進行了探索,但普遍存在網格員主體責任不清晰、網格力量薄弱、管理機制不完善等難題。”王德福説,“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如何做實做強網格化管理,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是當今各地急需破解的難題。”

焦作市高新區文苑街道濱溪社區,居民在觀看社區活動宣傳欄。(王夢夢 攝)
從“一個人”到“一個支部”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時強調,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焦作市委書記李亦博説,“我們牢記囑託,聚焦基層治理重點幹什麼、怎麼幹,對做實做強網格化管理進行了多方面探索,全力推動‘黨建+網格+大數據’基層治理模式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長期以來,焦作城市網格劃設相對比較雜亂:組織部門有黨建網格、政法部門有綜治網格,應急、農業、城管、環保、衞生等多個部門也都有自己劃設的網格,且各網格間互不隸屬、各自為戰,形不成合力。

10月3日,在河南省武陟縣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大數據管控平台,對日常排查發現的矛盾糾紛、季節性重大風險隱患。(馮小敏 攝)
針對這種情況,焦作市重新調整優化網格布局,探索提出“多網合一、做實提效”的網格治理模式。以博愛縣和武陟縣為例,今年3月博愛縣將各部門的14474個網格以政法口的綜治網格為基礎進行套合調整,最終劃出985個網格;武陟縣將5716個網格劃設成2498個。而焦作全市通過調整優化最終設置網格11993個。
網格規劃好後,網格員隊伍建設就顯得尤其重要了。焦作市實施了“頭雁培養”計劃,在全市遴選優秀人才選配到網格長的崗位上來。
焦作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曉軍説:“我們通過開展輪訓、舉辦優秀網格員交流等多種形式,提升網格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建立激勵機制,強化擔當作為,形成了‘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良好局面,以‘雁陣效應’構建了一支政治、本領和作風都過硬的網格員隊伍。”
毋本舉長期在亞星熒光燈廠擔任廠領導,直到2015年退休。在小區裏,他熱情豪邁人頭又熟,自然而然成了小區居民心中的“主事人”,多年來左鄰右舍有事都習慣找他商量。亞星小區被劃設為九街社區第11網格時,毋本舉又被選為網格長兼任支部書記。
為了強化黨建引領,建強網格戰鬥堡壘,焦作市在每個網格都成立黨支部或黨小組,支部書記或黨小組負責人由網格長兼任;每個網格都配備一個專職網格員;成立志願者隊伍,通過多種舉措推動部門力量下沉。他們總結為“1(網格支部書記)+1(專職網格員)+N(部門下沉力量和志願者)”模式。
為了將這些力量形成合力,他們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同各方的關鍵作用,將網格內各類黨組織和黨員納入網格黨支部管理,保證每個網格都有黨組織,每名黨員都在網格內。同時建立網格長“一網調度”工作機制,所有網格內的事項由網格長統管統辦,各部門下沉力量需要聽從網格長指揮。
現在毋本舉所在的網格除了他,還有一名專職網格員協助他工作。公安、城管、環保、水務等多個部門套合進來的人員作為兼職網格員,有事隨叫隨到。此外,在黨支部領導下,還有10名黨員和志願者隨時提供支持。
8月7日中午,毋本舉巡查時在小區門口發現一個安全隱患。由於門口大路人行道拓寬了近半米,原來矗立在綠化帶裏的高壓輸電鐵塔就緊貼到了人行道邊。鐵塔上用來固定線纜的三角鐵剛好伸到人行道上,十分危險。
毋本舉馬上給網格內電力公司的兼職網格員杜師玉打電話,不到兩個小時,就將這個隱患消除了。從以前的一個人,到現在的一個黨支部,毋本舉深刻感受到“格中有人”的變化。
“以前像這樣的事我們要向社區和街道一級一級反映,統一由街道來協調,不但程序繁瑣、速度慢,有時候還沒有回音了。”他笑着説,“現在是‘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明顯感覺工作更得心應手了!”

10月3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喬廟鎮馮丈村,網格員薛金燦(左)在和群眾商議解決農機緊缺問題,加快秋糧采收進度。(馮小敏 攝)
“要讓群眾知道,有事找網格員”
網格規劃好了,隊伍也建強了,制度建設就顯得尤其重要。
焦作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張忠偉説:“網格長和網格員的具體職責是什麼?怎麼細化考核?以前這些都是模糊地帶,現在我們進行了細化。”
為此,焦作制定了完善的網格服務事項清單和網格員職責清單,建立了規範的上下聯動、分級分類辦理事項流程,促進網格管理的精細化、群眾服務的高效化。
網格工作職責被具體規範為三大類:了解民意、服務群眾和調解矛盾糾紛。規定每個網格員都要做到常態化入戶走訪、配合中心工作進行宣傳和矛盾糾紛排查,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
在群眾入戶走訪事項清單裏,明確規定網格員要掌握網格內每戶群眾的基本信息和個性化需求,以回應群眾的急難愁盼。群眾家有紅白喜事、家庭遇到重大變故以及鄰里之間出現糾紛等情況,必須到場。對困難家庭的詳細情況,尤其要重點了解。
馬村區馮營街道東苑社區是原來國有九里山煤礦的家屬區,由20世紀70年代的工人村發展而來,基礎設施差、房子老舊,年輕人幾乎都搬走了,如今社區裏居住着60歲以上老人378戶、1088人,其中獨居老人87人。
在江蘇鎮江打工的王朝利80多歲的父母就居住在這裡。半夜老父親突發疾病,兒女都不在身邊,老母親慌了神。她趕緊給網格員打電話。
社區書記徐秀葉帶着網格員張戰全火速將老人送到醫院並陪護在身旁。回憶那晚的情形,王朝利的老母親流着淚説:“老伴臨走前,是秀葉和戰全陪着我。他們喊着‘叔’‘叔’,直到老伴閉上了眼。”
置辦喪葬用品、給逝者凈面擦身、穿壽衣、報喪、&&殯儀館等都是他們做的。等到王朝利弟兄從外地奔喪回到家,老人後事都已經安排好了。他們兄弟再三感謝徐秀葉和網格員們:“你們做了我們兒女該做的事,這是一輩子的恩情!”

焦作市高新區蘇家作鄉蘇家作村幸福院老年人在幸福院就餐。(王夢夢 攝)
為了照看社區的老人,網格員與老人們有個“窗簾之約”:每天早上拉開、晚上拉住就説明老人一切正常,他們就放心了;否則網格員就要敲門詢問,以防不測。
此外,他們還義務為老人拆洗晾曬被褥,代兒女為老人過生日。記者採訪時,老人們個個臉上笑開了花,親切地喊着在場女網格員為“閨女”。
網格員要為群眾提供哪些日常服務?這個服務清單怎麼設定?哪些是群眾需求比較高的事項?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焦作市經過大量調查,最終梳理出35個高頻需求事項:
比如,有10種證明類事項。低保家庭中的殘疾人生活補貼初審證明、80歲以上老人高齡補貼初審證明、喪屬死亡證明等。生活中,群眾一旦需要開具這些證明,往往不知道怎麼辦,尤其是老年人遇到這種事更是手足無措。網格員就要幫助群眾辦理。
武陟縣龍源街道孫莊村網格員韓珍手機裏一直保存着一份“特殊名單”,名單裏是自己網格內不會使用手機的老年人或者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每到需要進行低保驗證或者要辦理高齡老人福利補貼的時候,韓珍便為他們提供跑腿幫辦代辦服務。
此外,還有貧困學生助學補助申請、靈活就業社保補貼申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辦理等17項手續類事項;殘疾人創業就業幫扶、大眾創業扶持項目諮詢和申請等諮詢類事項;此外還有幫老人和特殊群眾代繳水、電、氣、暖、新農合等費用。
博愛縣委書記金貴斌説:“我們要讓群眾知道,以前有事是去找社區和村委會,現在去找身邊的網格員就行了。”

焦作市解放區焦南街道朝陽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科網格+”讓服務更貼心。(王夢夢 攝)
小事網格內解決,大事上平台辦理
毋本舉的工作日記本扉頁上,有這樣一行字:“不能成為參天大樹,就成為一朵燦爛的小花。”
在焦作,毋本舉和許多網格員一樣,恰如一朵小花在基層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燦爛地綻放。群眾有困難,他總是第一時間出現。
老人買藥不方便,他就騎着電動車買好送過去;居民反映臨街麻辣燙店排出來的油煙影響生活,他就立馬去協調處理。
這些日常小事他都能解決,但有一件事超出了老毋的能力範疇,困擾住了他。
他的網格緊鄰着中光路,這是博愛縣城一條繁華的商業街。這條路涉及清化鎮和鴻昌兩個鎮街,其中鴻昌街道內1200米長的路上,就有226家商戶和5個學校,分佈在麻莊、馬營兩個村和北關、九街兩個社區內。
本來就窄的商業老街,人多車多,再加上商戶佔道經營屢禁不止,天天擁堵,尤其是學生放學的時候,周邊群眾苦不堪言。
任婧雲是縣城管局的年輕幹部,今年3月向毋本舉所在的網格支部報到後,就成了他“隨叫隨到”的城管力量。他們經常到街上去勸説佔道商戶騰路、疏導交通,但治標不治本,群眾依然不滿意,這讓毋本舉很是頭疼。
網格內的事毋本舉可以“一網調度”,但像這樣超越網格權限的事怎麼辦?
按照以前,他需要上報社區,社區再上報街道,由於涉及不止一個街道,還需要上報主管縣領導協調各部門共同處理,程序繁瑣、周期長、效果差。
焦作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劉祖國説:“為了實現更便捷更高效的社會治理,我們借助大數據賦能,建設了高效能治理平台,實現小事網格內解決,大事抓取到平台上,自動進入流程辦理。”
為此,焦作市各縣、區按照統一要求,以“整合資源、聚合各方力量”為目標,以“上下貫通、橫向互聯、條塊結合”為標準,在原有綜合治理平台的基礎上,深化拓展功能,高標準打造了高效能治理大數據平台,構建了覆蓋全域、智能協同的綜合智慧治理體系。
各縣、區還成立高效能治理中心來統籌大數據平台。他們依託大數據平台,每天對平台信息進行“收集、研判、交辦、處置和回訪”,全鏈條負責。
中光路擁堵的問題久治不愈,毋本舉按照程序將此事反映到大數據平台。不光是他,沿路涉及的9個網格都在平台上有反映。同一類事件多次反映,大數據平台根據算法進行了智能識別和匯總,並自動生成了決策提醒信息。
今年42歲的劉磊峰是博愛縣高效能治理中心的負責人。看到提醒信息後,他按照程序在線上分發給了城管、交警和沿路街道辦事處,並同時匯報給主管縣領導。
4月3日,博愛縣委常委、副縣長錢軼敏召集相關部門和街道部署對中光路沿線的集中治理:

網格員在給商戶宣傳政策。(王小五 攝)
制定“門前五包”責任制,明確商戶在門前衞生、秩序、綠化、設施維護等方面的責任,並在責任牌印專屬二維碼,群眾掃碼即可登錄“博愛縣城市隨手拍”平台,隨時上傳問題照片和位置信息。
採用“潮汐式工作法”,根據路面現狀動態安排人員車輛力量,同時在固定時段增加環衛人員、器械作業頻次,解決重點時段內的臟亂差等市容難題。
整治只是一時,長效管理才是關鍵。為確保治理成果持續鞏固,城管局聯合鴻昌街道、清化鎮街道建立了“日巡查、周評比、月通報、季考核”的常態化考核機制。
…………
通過這一套科學完善的考核體系,中光路沿線商戶的自律意識明顯增強,市容環境保持良好,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真正實現了城市治理的長效化、精細化和智慧化。

焦作市中站區李封街道衡苑社區衡苑東街網格之家,網格員向居民開展法制宣傳。(王夢夢 攝)
大數據賦能基層高效能治理
地上,每一個網格長或網格員的手機都有一個便捷的上報功能,隨時隨地打開這個軟體,直接在大數據平台上報問題。網格員可以用語音、文字對問題做出詳細描述,附件還可以上傳9張照片,並自動匹配發出地址和網格。問題會被分發到相關部門,自動進入辦理流程。
天上,還有“空中網格員”——無人機日夜巡檢。它們配備了高分辨率攝像頭和先進的紅外熱成像儀,能夠精準捕捉到地面上的細微狀況,實時拍攝和回傳照片、視頻。
此外,每個網格員所上報的問題都會在“待辦事項處理模塊”顯現,可以隨時查詢相關部門辦理狀態,實現“網格吹哨、部門報到”功能。
網上,大數據平台還打通了黨建、綜治、公安、城管等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依託AI模型構建了網格員上報事件處置流轉中樞,會對各類問題自動分類、優先級別排序、智能派單。

9月29日,河南省武陟縣西陶鎮周家莊村網格員宋國慶(中)在田間查看玉米收穫情況。(馮小敏 攝)
今年4月初,河南部分地區遭遇春旱,小麥急需灌溉。武陟縣西陶鎮周家莊村網格員宋國慶通過平台反映:格內群眾澆地困難,急需解決。在民情信息分析研判會上,武陟縣高效能治理中心工作人員翟艷霞根據流程進行了交辦處理。
但短短幾天內,反映澆地問題的訴情信息多次出現,涉及多個鄉鎮。大數據平台根據數據碰撞,AI自動識別匯總發現短短幾天內就有52件,並自動生成了提醒信息。
在4月6日舉行的周研判會議上,翟艷霞進行了匯報。第二天,武陟縣委副書記呂學梅就此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發現問題癥結多數出在新建的高標準農田裏。由於項目剛建好還沒驗收,新的灌溉設施無法使用。面對這一“急”情,呂學梅當天協調施工方和各相關單位,果斷採取“先供水、後驗收”的方式,連夜接通供水設備,為麥苗送去“及時雨”。
武陟縣委書記趙紅兵説:“我們通過大數據日收集、日分析和周研判機制,在眾多個性問題中分析出當前基層存在的突出矛盾,舉一反三後採取專班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這個案例就是大數據賦能基層治理的典型案例。”
就這樣,各縣、區高效能治理中心通過大數據平台基本實現了“民情民意收集匯聚、疑難雜症問題診斷、重大風險防控”三項職能。
焦作市尤其重視緊盯“久拖未決事、歷史遺留難辦事、高風險事和一段時間內多次發生的類事項”方面的辦理。
焦作市和山西省晉城市是近鄰,晉城在太行山上,焦作在太行山下,連接兩市的晉新高速是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近些年,這段不足5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平均每年都要發生5起以上交通死亡事故,尤其是2022年8月16日一起事故造成2人死亡、4人受傷。歷年的交通事故數據匯總後,引起了焦作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繼勇的關注。
交警部門進行勘查,發現這條全長46公里的高速公路,海拔落差竟有580米;尤其是從豫晉省界到焦作只有短短的13公里,落差竟高達338米。發生事故的原因多是拉煤的重載貨車在長時間剎車後,剎車片發熱造成剎車失靈。
針對這類事件,焦作交警部門依法對晉城下山進入焦作的車輛採取了限速65公里、限右道行駛、限保持車距200米以上和凌晨1點到5點之間禁止通行的措施。通過嚴格整治,該路段至今未發生交通死亡事故。
他們借助大數據平台,通過對全市近5年的交通事故數據分析,又發現兩個規律:交通死亡事故70%以上發生在農村,農村交通死亡事故70%以上發生在路口。
調查發現,隨着農村車輛迅速增加,但農村路口安全設施投入少,車多、速度快的問題凸顯出來。針對這種涉及廣大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重大問題,怎麼解決?
“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蹲在路口進行了實地調研,摸索出‘四個一’的解決辦法。”王繼勇説。
如今,開車路過焦作農村的十字路口時,首先會看到一個警燈閃爍黃光提醒司機要減速,然後就是一組減速帶強迫車速降下來,還有一組測速監控,旁邊還有安全警示宣傳標誌。
在丁字路口,他們採用“四道杠”的辦法,用瀝青澆築在路面上形成四道減速帶,耐磨耐用,成本極低但效果顯著。截至目前,治理效果顯著,交通事故率下降60%。

焦作市解放區民生街道世紀新區網格員向居民宣傳電動自行車規範充電知識。(王夢夢 攝)
防控重大風險、守住安全底線更是高效能治理中心的重中之重。他們通過大數據平台接入的警情、輿情、訪情、民情和其他眾多來源數據分析研判高風險問題,然後進行交辦盯辦,實行全鏈條閉環管理,守牢安全底線。
丁磊(化名)是武陟縣大虹橋鄉布莊人。因為宅基地糾紛,他和鄰居矛盾激化,雙方多次報警。大數據平台及時捕捉到這一警情,責成相關部門第一時間介入調解,最終通過調換宅基地圓滿化解矛盾。
“網格員和鄉、村領導來來回回調解十幾次,真把俺家大難題給解決了!”提起這件曾經極度困擾他的事,丁磊眼圈發紅了。
據了解,今年以來,僅武陟縣高效能治理中心就成功化解各類矛盾風險1530件,推動全縣信訪總量顯著下降,群眾獲得感大幅提升。
焦作市的“黨建+網格+大數據”高效能治理模式收到非常明顯的社會效果。今年以來,焦作市生産安全事故發生數同比下降18.2%,網絡輿情發生數同比下降75%,刑事、治安案件數量同比分別下降13.32%、4.09%。
中央黨校教授洪向華説:“焦作市通過‘黨建+網格+大數據’模式,實現了一張網格托底、一個平台調度、一套體系保障的高效能治理,在權力下沉、資源整合、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等方面創新了基層治理模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記者 盧 剛 楊 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