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1月9日電 題:於美美與共中看見絲路芳華——第十一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觀察
新華社記者張思潔、孫正好、張申博
11月9日,經典歌劇《圖蘭朵》在陜西大劇院上演,為第十一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畫上了圓滿句號。
本屆藝術節歷時25天,吸引80余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中外藝術家共計上演34&劇目、46場演出,涵蓋交響音樂會、歌劇、舞劇、話劇以及秦腔、昆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吸引了約8萬人次觀眾走進活動現場,讓藝術架起絲路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

10月16日,手鼓演奏家帕爾哈提·亞森在第十一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式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回望兩千多年前,張騫從長安出發走向西域,由此“鑿空”絲路。這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不僅成為商貿往來通道,更成為思想交匯、藝術交融、文明對話的宏大舞&。
隨着小軍鼓的不間斷敲擊,樂隊通過層層疊加的配器,將音樂張力推向極致。俄羅斯指揮大師瓦萊裏·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的演出在著名古典樂段《波萊羅舞曲》中落下帷幕,恢弘大氣的民族史詩氣質和直抵人心的情感表達引發觀眾長達數分鐘的熱烈掌聲。
捷傑耶夫在二十多年間多次來華演出,而此行是他首次到訪西安。這座古都的深厚文化底蘊令他讚嘆不已,“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來這裡演出,因為音樂能超越語言與膚色的界限,讓大家相互理解,彼此友愛。”

10月27日,捷傑耶夫指揮樂團演出。(西安大劇院供圖)
以樂傳情,以藝連心。藝術節期間,老撾藝術家帶來了充滿民族風情的專場演出,生動展現了老撾的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喚起中老兩國在藝術語言與情感表達上的深刻共鳴。合唱節目《老中鐵路·心之線》以真摯的歌聲將兩國友好往來的故事娓娓道來,將演出推向高潮。
自2014年舉辦以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已累計吸引120余個國家和地區參與,9100余位藝術家登&獻藝,341部精品劇目上演,4900余件(幅)優秀美術及建築藝術作品展出,舉辦文化藝術活動700余場。
“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曹禺先生筆下的經典&詞回蕩在耳畔,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新版話劇《日出》以青春陣容、現代視覺語言和全新敘事視角,拉開了“北京人藝西安藝術季”的帷幕。
作為本屆藝術節舞&藝術展演板塊的重要部分,北京人藝攜《日出》《趙氏孤兒》《哈姆雷特》《正紅旗下》四部橫跨古今、融匯中外的代表性劇目亮相,以現實主義和人文關懷兼備的創作氣質,為這場跨越國界的藝術盛會注入深厚的人藝底蘊與精神溫度。
“西安作為文化重鎮,底蘊深厚、文脈綿長。我們希望通過這幾部作品,展示北京人藝當下的創作追求與精神面貌,為千年古都增添一抹亮色。”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説。
創作繪寫時代,藝術聯通世界。本屆藝術節不僅薈萃中外舞&精品,也將藝術惠民延伸至“最後一公里”。在西影電影園區、西安大劇院等城市地標公共區域,法國表演藝術團體運用極具歐洲風情的巨大裝置木偶,呈現融合偶戲、音樂、肢體劇為一體的街頭巡游表演,與現場觀眾深度互動,讓藝術之美融入城市肌理。

10月19日,在今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邀請展上,參展嘉賓(左一)為參觀者講解藝術作品。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藝術節期間,今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邀請展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舉行,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的470余件美術精品集中展出,涵蓋繪畫、雕塑、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