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叉集團、井松智能、中力股份三大物流裝備巨頭先後宣布入局具身智能,引發行業關注。在10月底的亞洲物流展上,杭叉集團發布了首款輪式物流人形機器人;井松智能展示了其“通用倉儲機器人賽道”的關鍵産品輪足式人形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將於今年11月正式發布。中力股份在6月曾展示其具身智能機器人産品,並宣布將發布超人形具身智能機器人“袋鼠”。
物流領域正在成為人形機器人規模化落地的場景,其中工業物流是最為明確的方向之一。隨着人形機器人走進物流領域,自動叉車、AMR(自主移動機器人)、立體倉等正加速智能化升級。
物流裝備企業入局
在今年亞洲國際物流展上,叉車龍頭企業杭叉集團全球首次發布杭叉X1系列物流人形機器人。該款機器人具有22個獨立自由度,配備275 TOPS算力以滿足複雜模型需求,採用3D相機、3D激光雷達支持360°全方位感知。據了解,X1系列機器人融合輪式高效移動與人形靈巧操作核心優勢,可完成原箱的轉運和碼垛/拆垛、料箱的轉運和堆疊/拆垛等多種場景作業。
智能物流龍頭井松智能也展出新款人形機器人。據悉,這款人形機器人支持30kg負載,兼容物料轉運、揀選、碼垛、盤點等通用場景,在分揀中能精確識別物料並將其搬運到指定位置。
據井松智能市場總監馮安順介紹,該款人形機器人最大亮點是兼具輪式移動的高效和足式移動的適配性,能順利通行階梯、樓梯等複雜場景且不易摔倒。其核心定位是模擬人工實際作業,未來將重點應用於轉運、碼垛、盤點、貨架管理等通用性場景,可以完成物流場景中的高頻作業。
電動叉車龍頭企業中力股份也在今年宣布入局具身智能。據了解,中力股份將在11月全球首發其超人形具身智能機器人“袋鼠”,這款機器人專為倉儲揀料場景設計,外觀形態不同於傳統人形結構,更像一隻可行動、可彎腰、能搬運的“大袋鼠”。
此外,智慧物流領域的硬體設備和系統集成企業也紛紛攜新産品亮相。機器人大腦公司仙工智能在本屆展會發布搭載其控制系統的X1-PRO以及與合作夥伴合作開發的多款具身智能機器人新品,覆蓋上下料、搬運、檢測等工業環節。其中,仙工智能自研開發的X1-PRO採用彎腰結構與輪式全向底盤,支持45°彎腰操作與緩存搬運,具備40個自由度,單臂7自由度倣生設計,標準負載6kg,雙臂短時負載達16kg。
核心硬體擁抱場景數據
物流企業推出工業專用人形機器人,一方面有技術協同性,另一方面可以結合物流行業的數據優勢,為人形機器人提供可工業化的底層能力以及技術支持。
“現在各大機器人企業爭相推出機器人,核心原因在於人形機器人的功能特性與工業場景高度匹配。”仙工智能具身産品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人形機器人更適合場景固定、任務重復性高的場景,而工業核心場景恰好具備這些屬性,行業內企業均意識到這種便利性,因此會主動將機器人納入産品規劃,用於開拓新場景或優化傳統場景,推出相應解決方案。
在日前的具身智能産業技術創新論壇上,杭叉集團具身智能項目負責人陶熠昆&&,物流領域具備天然的數據優勢,可為人形機器人的技術迭代提供較好的數據基礎。此外,使用複合機器人、碼垛機器人等的自動化設備,還能補充更貼近現場的感知和操作數據,構建“數據飛輪”,持續優化模型。
“中國一年銷售120萬輛叉車,杭叉集團佔1/4,若其中5%是具備數據收集能力的智能叉車,一年可貢獻約50億條物流垂直領域的專業感知與動作數據,幾乎是當前最先進機器人智能模型數據規模的5000—1萬倍。”陶熠昆説。
從行業跨界角度來看,物流裝備企業掌握底盤、電機、傳動、感知等核心硬體能力,與人形機器人産業鏈天然契合。叉車廠商在結構設計、安全冗余、電池管理與製造體系等方面的積累,為人形機器人提供了可工業化的底層能力。
不過,當前人形機器人在物流場景規模化應用仍有多重堵點需要打通,技術層面的控制器架構差異、實時性保障、軟體功能産品化整合以及可靠性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上述仙工智能具身産品負責人&&,與人形機器人相比,傳統物流機器人控制器無法滿足需求,需不同芯片明確分工適配人形機器人需求,仙工智能推出了專為具身應用打造的控制器SRC-5000,支持全身一體化控制,具備高實時性、高泛化性。軟體功能方面,行業內多數企業雖在做遙操、數據採集、模型訓練,但難以將這些功能整合到産品中並做好交互界面,這會導致客戶難以快速實現“數據採集—訓練—模型推理”的全流程應用。
快思慢想研究院創始院長田豐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能源業,都將在未來3年積極開放生産場景,加速為大規模部署智能機器人蒐集數據、建立訓練環境、調優機器人專用技能,形成多機器人無縫協同、完成高複雜度生産操作任務的群體智能體。
加速物流行業智能化升級
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已成為物流行業升級的最新驅動力,人形機器人技術和應用的迭代發展,或將會推動智能物流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和全新階段。
9月,星動紀元與北自科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人形機器人在智能物流核心場景的融合發展路徑。仙工智能與星塵智能達成人形機器人千台級訂單戰略合作,在未來兩年內推動上千台AI機器人在工業、製造、倉儲、物流等場景大規模、分階段部署。仙工智能與星塵智能&&,未來AI機器人將逐步承擔生産線的物料配送、周轉箱搬運、上下料、空箱回收等作業,將工業製造過程中枯燥重復、不安全、困難的任務自動化,有效減輕工人重復性勞動負擔,使其專注技能提升與流程優化,提高生産效率與作業安全性,為中國製造業注入新增長動能。
優必選副總裁焦繼超曾指出,儘管現在物流系統智能化建設的程度越來越高,眾多智能化專用設備已經應用於物流作業領域,但仍有很多細分領域和環節、特殊作業環境無法匹配合適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例如貨車裝卸貨環節和窄巷道或狹小空間的物料搬運等。此外,在很多倉庫中,相關作業(例如裝卸貨)是不固定時間和區域的,如果選擇自動化專用設備,可能實際使用時間並不高,由此造成設備作業效率不高的問題。
焦繼超強調,人形機器人和專業物流自動化設備不是完全競爭和替代的關係,在特殊情況下,人形機器人將會是智能物流系統建設更好的方案。而且,隨着技術進步和發展,人形機器人與物流智能專用設備將會有更大的協作發展空間,從而推動智能物流系統建設上升到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