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三季報是觀察全年業績的重要窗口。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三季報發布後,目前滬深兩市已有178家公司“組合式”財務類退市指標“亮紅燈”,有潛在觸發退市風險警示的可能,四季度經營情況對這批公司來説至關重要。若不及時創收、扭虧,部分公司可能因觸及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情形而“戴帽”(*ST)。更為窘迫的是,一批風險公司面臨保殼危機。若年底財務指標仍無法達標,很可能因此退市。
退市風險下,不少公司展開“自救”行動,包括並購重組、出售資産、破産重整、新簽訂單。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律師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退市不免責”的全周期嚴監管,促使企業以更規範的方式進行保殼,進一步推動保殼需求從“隱性”轉向“顯性”。
178家公司財務類退市指標“亮紅燈”
根據退市新規:滬深主板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利潤總額、凈利潤或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3億元;科創板和創業板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利潤總額、凈利潤或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即觸及“組合式”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相關公司將在最新一期年度報告發布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公司將被終止上市。
從三季報來看,目前滬深兩市有178家公司可能觸及“組合式”財務類退市指標。主板公司中,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營收不足3億元”的公司有145家;科創板、創業板公司中,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營收不足1億元”的公司有33家。
記者梳理發現,部分主板公司距離3億元的營收指標還有不小差距。今年前三季度,沙河股份、中國高科、仁智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86萬元、6297萬元和6854萬元。創業板、科創板公司中,個別企業距離1億元的“小目標”還有5000萬元左右的缺口,農尚環境、ST泉為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為4593萬元、4678萬元。
中國高科前三季度營收為6297萬元,同比減少34.74%;歸母凈利潤虧損1376萬元,同比由盈轉虧。公司在三季報中&&,受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公司對醫學、在線教育業務進行戰略調整,人員安置成本暫時性大幅增加。此外,公司於2024年10月出售了所持有的北京萬順達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股權,該公司不動産運營業務不再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對公司本期利潤有所影響。
記者發現,有51家*ST公司三季報凈利潤、營業收入等財務指標尚不達標,若年底經營業績無法改善,則有觸及“組合式”財務類退市指標的風險,公司將面臨退市。
例如,*ST新元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虧損8172萬元,營業收入僅6843萬元。公司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今年資金短缺、人員流失導致項目進展緩慢。事實上,*ST新元已連續5年業績虧損,此前公司年營收均在1億元以上,尚能保殼。然而,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僅6843萬元,年度能否突破1億元大關,對公司“保殼之戰”至關重要。
*ST新元還面臨其他財務風險。自半年報起,*ST新元凈資産轉正為負。若截至年底凈資産依舊為負,則公司可能觸發財務類強制退市。此外,公司今年10月收到江西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公司存在財務造假情形(未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公司因此被處以800萬元罰款,相關責任人也被處罰款。這對公司本就捉襟見肘的凈資産進一步形成了壓力,並可能影響年度審計中會計師對公司內控的判斷。
一批公司多措並舉謀“自救”
三季報財務指標逼近“紅線”,多家上市公司打出“組合拳”謀求“自救”。進入四季度,不少公司加快籌劃並購重組、出售資産等,加快扭轉業績頹勢。
沙河股份就是典型案例。據了解,沙河股份是一家以住宅開發為主的房地産開發企業,目前項目主要集中在湖南省長沙市和河南省鄭州滎陽。沙河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歸母利潤為虧損3222萬元;營業收入僅2086萬元,同比減少93.58%,營收銳減係銷售結轉收入減少所致。若公司2025年度凈利潤虧損且營收低於3億元,則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面對業績壓力,沙河股份正籌劃重大資産重組,擬購買深圳晶華顯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晶華電子”)70%的股權。晶華電子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晶華電子營業收入分別為2.64億元、3.7億元、5.21億元和1.9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009.79萬元、2957.18萬元、5934.3萬元和1072.35萬元。若此次重組順利推進,沙河股份盈利能力將得到有效提升。
*ST聆達正嘗試通過破産重整“自救”。*ST聆達2024年7月披露法院對公司啟動預重整。今年11月3日發布的最新進展公告顯示,公司重整事項尚未被法院正式受理。雖然已臨近年底,但*ST聆達前三季度依靠新增EPC業務,實現8909萬元營收,同比增長83.47%。這一金額已較為接近創業板1億元的年度營收指標,若年底衝刺達標,有望為公司繼續推進破産重整留出空間。
一位從事破産重整業務的投行人士對記者&&,其最近接觸了很多“保殼”公司。對不少風險公司而言,主板公司3億元營收要求較難完成,而且會計師審計已變得更加審慎,這讓不少企業感到壓力。尤其是進入第四季度,公司的緊迫感明顯增強。
*ST步森則籌劃出售資産,改善現金流狀況。*ST步森前三季度營收為8899萬元,凈利潤出現虧損。公司於9月8日公告稱,擬以現金方式向南通二紡機有限公司出售陜西步森服飾智造有限公司(簡稱“陜西步森”)35%的股權。*ST步森稱,經初步測算預計交易將構成重大資産重組。公司10月披露的最新進展顯示,交易尚在籌劃階段。
進入四季度,不少公司緊鑼密鼓地簽訂大單。霍普股份日前迎來一筆儲能大單。11月1日,公司披露全資子公司霍普數智與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甘肅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簽訂儲能系統採購合同,合同金額達5.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