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畫重點|古人把對長者的敬與愛,寫進器物之中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9 15:17:57
來源:新華社

國寶畫重點|古人把對長者的敬與愛,寫進器物之中

字體:

今日重陽

也是屬於老人的日子

尊老愛親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從久遠的時光中沉澱至今

 

古人怎樣對待年邁?

甘肅省武威市磨咀子漢墓群出土的文物

給予我們一份兩千年前的答案

 

早在周代

七十之年被視作禮遇之齡

到了漢代

尊老更被寫入國家詔令

成為日常制度

《王杖十簡》中記載:

“甚哀……老小,高年受王杖。

上有鳩,使百姓望見之,比於節。”

在當時,對高年老人授以王杖

&&敬重之意

 

《王杖詔書令冊簡》中

更細緻記載着“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老人入官府不必小步趨行

願意為老者供養者,官府予以鼓勵

辱罵王杖主人,罪比大逆不道

……

充分顯示漢代以法律手段、詳細制度

推行崇孝尊老政策的堅定性

“以孝治天下”的聲名傳揚千載

王杖究竟什麼樣?

《後漢書·禮儀志》雲:

“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

依漢尺換算,約兩米高

杖首鳩鳥以紅、黑或墨彩描繪羽紋

象徵生命、慈祥與“無噎之福”

古人對老人的祝福不僅寫在紙上

更落在可觸可見的器物之中

“六博”是一種古老的智力棋戲

在漢代風行一時

磨咀子漢墓群出土的彩繪木六博俑形象生動

兩位老者跪坐對局

髮鬢稀疏,額頭飽滿

衣襟整潔,神色安然

棋未落子,氣已流轉

這讓我們得以瞥見古人嚮往的精神樣貌——

閒適清遠,精神不衰

時光跨越兩千年

重陽的菊花在秋光中盛放

我們仍然共同期盼——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安

更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敬老愛老從不是節日限定

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軸線

自古不絕、代代相傳

策劃:宋常青、胡國香

記者:何問

海報/視頻:聶毅

統籌:聶毅、趙露露

學術支持:

甘肅省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 茹實

武威市博物館社會教育部主任 楊玉娟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