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重點領域 “十五五”深化改革謀求新突破-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27 09:22: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錨定重點領域 “十五五”深化改革謀求新突破

字體:

  改革開放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法寶。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面向“十五五”,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錨定新的宏偉目標,圍繞全國統一大市場、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部署一系列重點領域改革任務。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新征程上的改革號角再次吹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將實現新的更大突破,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的澎湃動能。

  錨定目標:進一步全面深改謀求新突破

  在全會公報中,“改革”二字佔有重要分量。全會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列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明確“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提出“十五五”時期“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

  “十四五”以來,重點領域改革動真格、敢碰硬:針對隱性壁壘、地方保護等頑疾,市場准入制度改革突出問題導向,往深水區持續攻堅;面對群眾急難愁盼,跨省直接結算門診慢特病從無到有、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放開放寬,一項項改革不斷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約……

  前進路上,“難啃的硬骨頭”還有不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提出300多項改革舉措。

  “全會公報在指導思想中有‘五個以’的根本性要求,其中明確‘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這就是對於改革在‘十五五’發展當中的一個基本定位。而‘十五五’時期有一個重要的嵌套性目標,就是到2029年要完成三中全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任務部署,因此在目標部分也用了‘取得新突破’的表述。”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説。

  “改革是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提升全要素生産率的主動力,是推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關鍵抓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張連起説,全會公報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列為“十五五”主要目標之一,並明確“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以制度創新打通發展堵點、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關鍵性支撐。

  董煜進一步&&,從“十五五”的改革重點來看,兩個基礎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一個重要着力點是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兩個主攻方向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和要素市場化配置,一個目標是構建有利於經營主體煥發活力的發展環境。“這些改革,相互之間都有關聯,要以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共同構成推動發展的動力系統。”

  打通堵點: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超大規模市場是我國的優勢所在。不過,當前我國市場體系仍不健全,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需要。全會公報提出“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制度統一是基礎。從市場准入、公平競爭,到社會信用、質量標準,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動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全國統一大市場“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市場准入“全國一張清單”正是市場基礎制度統一的一項重要內容。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經過4次修訂,事項數量由2018年版的151項縮減至2025年版的106項,縮減比例約30%,養老、醫療、金融等多個領域一批准入限制得到有效放寬。以“負面清單”所呈現的“非禁即入”管理方式,通過持續破除市場准入壁壘,有效提升了市場准入效能。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環節。我國絕大部分商品和服務都已實現市場定價、自由流動,但要素市場體系建設相對滯後,發育還不充分,不利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對此,全會提出,“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促進資本市場規範發展的基礎制度,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和數據市場,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圍繞建設統一的要素市場體系,一批標誌性的重要領域改革舉措加快推進,着力促進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10月13日,南方電網、國家電網首次跨電網經營區電力現貨交易達成。來自南方電網經營區域的電力資源,首次以現貨交易形式,跨越傳統的經營區域界限,按當前通道能力滿功率支援華東地區電力保供,標誌着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聯通機制全面達成。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需要以‘産權明晰、規則統一、流動自主、配置高效’為主線,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推動要素資源市場向更加統一、高效、規範的方向發展,充分激發各類要素活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説。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還要突出問題導向,破立並舉、標本兼治、綜合施策。要規範地方政府經濟促進行為,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等,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近段時間,部分行業和領域無序競爭問題突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無序競爭導致相關行業出現了生産要素和資源錯配、産品價格長期低迷、部分企業增收不增利等問題,也破壞了行業生態,扼殺了創新活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志成説,對此,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化解重點産業結構性矛盾的同時,加強價格監管,維護良好市場價格秩序。

  激發活力:推動各類經營主體競相發展

  經營主體是經濟運行的細胞,億萬經營主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源泉。全會公報強調,“要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幾組最新數據透出各類經營主體的信心和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經營主體1327.8萬戶。其中,新設民營企業434.6萬戶,同比增長4.6%;新設外資企業3.3萬戶,同比增長4.1%,多種所有制企業發展態勢良好。

  各類經營主體有量的增長,也有質的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四新”(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企業2536.1萬戶,同比增長6.6%,佔企業總量的40.2%。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各類經營主體發展的“空氣”和“土壤”。今年5月20日,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在新興産業、未來産業投資布局;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一段時間以來,有關部門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

  業內人士&&,當前,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總體上都呈現“量質齊升”的發展態勢。全會公報強調,“要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未來,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一手抓深化國企改革、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企業,一手抓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十四五’期間,國資央企大力推進布局優化結構調整,以市場化方式重組了6組10家企業,新組建、設立了9家中央企業。”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李鎮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下一步,將着眼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大力推動戰略性專業化重組整合,不斷提升國有資本的配置和運營效率,放大國有經濟的整體功能。

  從民營經濟來看,當前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佔有很重的分量,民營企業佔全國企業總數的比重提高至92%以上,不僅在傳統的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十分活躍,而且在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領域加速發展。不過,受內外部因素疊加影響,民營經濟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如市場准入和要素獲取等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近期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下一步將在擴大准入、打通堵點、強化保障等方面實施一批務實舉措,加強産業、投資、財政、金融政策協同,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促進民間投資發展。同時,堅持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認真傾聽企業意見和訴求,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切實幫助解決企業實際困難,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記者 汪子旭)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