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是我國西部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也是礦産資源大省、有色金屬之鄉,形似如意,又宛若飛天飄帶。近年來,隴原大地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加速,但也面臨城鄉、區域、産業發展不平衡的省情特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考察甘肅,始終牽掛隴原大地經濟社會發展。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甘肅時指出,甘肅要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做強做優特色優勢産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
殷殷囑託,催人奮進。
聚焦國家所需、甘肅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甘肅發揮資源稟賦、工業基礎、科技創新等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體現甘肅特色和優勢的新質生産力,推動全省經濟煥發向上向好、向數向智、向優向新的新面貌,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甘肅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科技創新:傳統企業“發新枝”
祁連山下,千年熱土正孕育新質生産力的蓬勃生機。
生産車間內,軋機轟鳴,赤紅鋼水化作精密鋼板,銀白色鋁卷在軋輥間穿梭翻飛;戈壁荒灘上,光伏板熠熠生輝,清潔能源輸送全國……
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鋼鐵聯合生産企業,有着60多年發展史的酒鋼集團,以現代科技賦能傳統工業,奏響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樂曲”。
優勢産業,遍地開花。
打破壟斷的316H不銹鋼,用於福建霞浦核電示範堆;有着卓越的耐腐蝕性和力學性能的國産S31254超級奧氏體不銹鋼,邁向歐洲高端市場。
關鍵領域,創新頻頻。
3D打印機、工業機器人賦能傳統鑄造,周期壓縮,附加值提升;5G技術讓西溝礦露天採場全域全流程實現無人或少人化作業;一鍵煉鋼、全自動軋鋼系統搭配萬噸軋機,産出西北最厚、最強鋼板。
合作版圖,不斷壯大。
熱成形鋼供貨長安、吉利等汽車製造企業,擴展新能源版圖;因瓦合金材料進軍航空工業領域,成為西飛主要供貨商。
酒鋼集團副總經理陳揚説,這些成果正是近年來酒鋼集團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為引領,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結果。
位於甘肅金昌的金川集團,從結束我國缺鎳少鈷歷史,到形成中國最大、世界領先的鎳鈷生産基地和鉑族金屬提煉中心,始終堅持科技興企。
薄如蟬翼的“手撕鎳”,厚度0.05毫米,僅A4紙厚度的三分之一,如絲綢般軟滑。銀白色的超純電解鎳,純度穩定在99.99%以上,是全球金屬貿易市場的“硬通貨”。
厚度越薄、純度越高,看似簡單的物理形態變化,實則是企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生動樣本。在新能源電池的“心臟”部位,以及C919國産大飛機、神舟系列飛船等大國重器中,都有金川鎳、鈷等材料“身影”。
金川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陳軍説,“十四五”期間,企業在新興産業領域投資累計超136億元,增長338%,向國家戰略需求的高附加值領域不斷攻堅。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而將“一域之所能”與“全局之所需”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在服務全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錸,高溫難熔的稀有金屬,是航空航天領域火箭、衛星、飛機等發動機超耐熱部件的重要改性劑材料。碲,高科技産業發展不可缺少的半導體材料之一,廣泛應用於電子電器、能源等多領域。長期以來,我國高純金屬錸、碲都依賴進口,相關製備技術成為“卡脖子”難題。
突破,攻堅。白銀集團向這兩種伴生於企業銅、鉛、鋅等有色金屬資源的産物發起挑戰。
2023年,年産1.5噸高純錸條生産線投運。每年2噸左右隨煙氣進入硫酸系統洗滌污酸中的銅精礦中伴生錸,被“吃幹榨凈”。
2024年,高純碲實現工業化生産,僅需10個小時,碲化銅渣便轉化為純度達99.99%的精碲錠,供不應求。碲化銅渣經過回收處理,每年還能産出約10公斤黃金、1噸白銀以及100噸銅金屬。
白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普公説,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注入強勁動能,有力推動産業高質量發展。
從廣袤無垠的戈壁灘到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酒鋼集團、金川集團、白銀集團這三顆甘肅“工業明珠”,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擺脫對傳統資源的過度依賴、對既有發展路徑的慣性依賴,不斷催生新産品、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甘肅省屬企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縮影。
發展新質生産力,甘肅有底氣。
“近三年來省屬企業研發經費年均增長10%以上。”甘肅省政府國資委規劃發展處處長趙汝君説,甘肅省屬企業,既是全省經濟增長的基本盤,也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載體。
發展新質生産力,企業有信心。
從大力實施“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到&&《甘肅省提升新質生産力實施方案》,甘肅全力保障各行業、各領域發展新質生産力有路徑可循、有經驗可取。
從芯片封裝的先進技術到玉米制種的去雄難題,天水華天電子集團、酒泉奧凱種子機械有限公司等本土民營企業,同樣大步向“新”而行。
華天電子集團雖地處西北內陸,但研發的全異步張量處理器和全異步安全芯片屬國內首創,填補了我國異步電路設計領域空白,研發的6種高耐壓塑封料等新材料實現進口替代,在國內頭部企業批量應用,保障了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甘肅是全國重要的玉米制種基地。我國每兩粒玉米種子中至少有1粒來自甘肅。雜交玉米制種,關鍵在去雄,關乎種子優劣和糧食收成。過去,進口大型制種玉米去雄機,價格昂貴,且“水土不服”。奧凱種機成功研發輕量化小型高地隙自走式制種玉米去雄機,效能跟國外産品相當,售價僅為國外一半。
“點數成金”:隴原馳入新賽道
塑造新優勢,煥發新活力。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技術創新處處長張志春認為,積極搶佔先機,布局建設新興産業,是甘肅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蘭州東部綜合批發市場,是甘青寧三省區重要服裝集散地,曾擁有上千家大小商戶。如今,傳統商貿行業受到衝擊。面對市場變化,甘肅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2024年,西北首個以“數據要素”命名並作為核心産業的園區——永新國信數據要素産業園,在這裡拔地而起。
永新國信(甘肅)高新技術産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一卜説,園區以傳統企業數據要素為基礎,構建産業集群,打造相關聯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賦能傳統産業數智化發展,已引進38家數字經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83億元。
蘭州高原夏菜年種植面積97萬畝、産量223萬噸,産品遠銷國內外。得益於園區提供的高原夏菜數據分級分類服務,企業得以精準預測市場需求,優化種植結構和供應鏈布局。
數據蘊含着寶貴的價值,正重新定義甘肅經濟社會發展。
“創速空間·蘭州市信創産業園”今年正式投産,引入航天聯志、申雲智能等企業,布局智能生産線,着力構建“芯片適配—整機製造—行業解決方案”的完整信創生態。未來3年,園區計劃集聚50家鏈上企業、孵化30家專精特新企業,爭取填補西北地區多項關鍵技術空白。
以“新”提“質”,以“質”促“新”。甘肅準確把握自身優勢和定位,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科學布局建設數據中心、算力等信息基礎設施,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賦能新型工業化、催生新質生産力。
蘭石集團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動裝備製造主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自主研發具備百萬級終端管控能力的蘭石雲工業互聯網&&及116個工業應用系統,形成覆蓋設計、採購、生産等11類行業應用場景的30項解決方案,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
甘肅慶陽石油、煤炭等資源富集,但産業結構相對單一。2022年,我國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建設,慶陽躋身全國十大數據中心集群。
“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使其成為東部算力需求與西部資源供給的“中轉站”;較為冷涼的氣候條件,為數據中心提供“天然空調”。慶陽一躍從能源沃土邁向算力高地,“算”出了一條推動傳統産業升級、因地制宜布局新興産業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在慶陽“東數西算”産業園,機櫃整齊排列,智慧大屏上跳動的數據實時更新。瞬息之間,來自上海的海量數據可完成複雜分析運算,廣東3D模型可實現超精細渲染。
短短3年,370余家數字經濟生態企業在慶陽落戶,其中不乏燧原科技等中國AI芯片領域獨角獸企業。慶陽市數據局副局長米世濤説,慶陽決心打造富含新質生産力元素的全國AI算力高地。
算力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已成為新質生産力的關鍵組成部分。
甘肅雖地處西部,但以不甘人後的勁頭,加快構建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將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等轉化為新質生産力,向“數”圖強,點“數”成“金”,為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暢通智慧航道。
破局煥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得益於與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導向高度契合,甘肅正憑藉資源能源綜合優勢,擁抱快速發展的機遇。新質生産力在這裡不僅有“高精尖”的特性,更有接地氣的“溫度”。
重離子治療設備堪稱放射治療的強弓勁弩。在蘭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多年接力研發,突破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醫用重離子加速器並投入臨床,使我國成為全球第四個實現重離子治療腫瘤的國家。
在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重離子中心裏,醫學物理師專注分析患者腫瘤位置,通過高精度三維建模系統實時構建人體器官空間結構,以制定最佳治療方案。截至今年7月,該中心已完成2000余例患者的臨床治療。
科技創新,永不止步。當前,近物所正積極研發結構緊湊、規模小、性能比高、能耗更低的新一代普惠型醫用重離子加速器。目前,首個示範項目已落地廣東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預計年內安裝調試。
甘肅以發展新質生産力造福民生。
蘭州西脈國際醫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操作人員在精密儀器上設置好參數後,機器自動生産出符合各類訂單需求的記憶合金內固定醫療器械等産品。目前,企業生産的人工機械心臟瓣膜等高端醫用醫療器械處於國內領先、替代進口的地位。
“企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前瞻布局。”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蘇金霞説,蘭州高新區加大對企業投資,幫助其成長為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作為國家首批設立的國家級高新區之一,蘭州高新區將生物醫藥作為首位産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蘭州百源基因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車團結説,得益於政府長效、常態支持,企業深耕腫瘤早期診斷基因芯片的研究及臨床應用,已成為甘肅省功能基因組學與分子診斷領域的領軍企業,獲得國際先進與國內領先水平科技成果30余項,隨着成果不斷轉化,有望成為西北該領域頭部研發企業。
西部生物醫藥高地悄然崛起。蘭州高新區已集聚各類生物醫藥企業200多家。在人用疫苗領域,口服三價重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是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産多價輪狀病毒疫苗;在中藥和天然藥物領域,隴神戎發5種産品為全國獨家品種;在醫美産品領域,蘭州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經政府認證的肉毒毒素生産商,國內市場份額超75%,出口註冊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質生産力熱潮在隴原大地持續涌動。
今年7月,甘肅省同位素製造業創新中心成立,打通醫用同位素及靶向藥物從研發、生産到銷售的全鏈條,同位素靶向藥物産業加快興起。今年前7個月,甘肅生物醫藥産業實現産值達390億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生物醫藥等産業蓬勃發展,成為甘肅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生動注腳。與此同時,甘肅在航空航天領域的賽道越走越寬。
空間電推進是宇航界公認的最先進的推進技術,是否應用電推進已成為衡量航天器先進性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經過持續攻關,研製的電推進系統推動我國星載動力邁進全電推進新時代。
牢牢扎根西部,提升科創效能。近物所、510所等一批在甘研究機構胸懷“國之大者”,持續向新質生産力要動力,為甘肅經濟增長、結構調整提供支撐。
甘肅省科技廳副廳長牛振明説,當前,以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前沿技術加速涌現,甘肅將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助力隴原飛天煥新。
歲月流轉,時序更迭。一幅壯闊的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在隴原大地徐徐展開,“向新”“向智”“向綠”的東風正勁!(記者 向清凱 張文靜 李 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