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特稿|這5年,中國為全球發展貢獻了什麼
新華社記者宿亮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
推進“十四五”規劃的5年間,中國始終致力於與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合作共贏,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經濟提供新機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髮動機、創新發展策源地、共同繁榮促進者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堅定踐行者。
這5年,中國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動力源和穩定錨。
海外社交媒體熱搜熱議“中國游”,國際工商人士頻頻談起“做多中國”……當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畫卷,正以更加可感可知的方式讓世界讚嘆。
“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相當於再造一個“長三角”。2021年至2024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5.5%,年均增速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為穩定世界經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以及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十四五”時期,中國為世界提供了更加廣闊而多元的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和增長機遇。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中,中國正日益成為‘確定性的綠洲’。”全球石化巨頭沙特阿美總裁納瑟爾感嘆,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卓有成效的戰略遠見,中國有能力持續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典範。
這5年,中國為全球創新發展拓展廣闊空間。
人形機器人跑馬拉松、參加格鬥賽……隨着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展,中國持續向世界展示未來的種種可能,為全球創新帶來澎湃活力。
中國是全球創新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5年的第10位。歐盟委員會今年7月發布的創新綜合指數顯示,中國得分較2020年提高31.6個百分點,提升幅度顯著高於歐美。
從“嫦娥六號”實現月背採樣返回,到“海鬥一號”萬米海試成功;從國際首個6G試驗網搭建,到北斗導航提供全球精準服務;從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到新能源汽車産銷領跑;從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産,到特高壓輸變電世界領先……“十四五”期間的中國創新不僅改變了中國,也為全人類享有更便捷、更智能的生活作出重要貢獻。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研究認為,中國已建立了一個市場需求導向、正向循環的創新體系,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模式。
從“世界工廠”到“創新高地”,中國完成了從技術引進方到創新策源地的轉變。越來越多跨國企業不僅把中國視為生産基地和目標市場,更把中國作為全球研發中心,利用中國大市場快速應用和迭代新技術的優勢,服務企業全球布局。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論壇外方主席、西門子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博樂仁&&,中國的創新正不斷給世界帶來驚喜。他指出,世界經濟正處於深刻轉型中,面對增長從何而來的難題,中國以自身實踐給出了答案:以高技術、高效能,追求高質量的增長。
這5年,中國為全球共同繁榮注入智慧和力量。
萊茵河畔的杜伊斯堡,貨輪排隊停靠,火車鳴笛駛入場站,卡車搭載着印有“渝新歐”“義新歐”等字樣的集裝箱往來奔馳……中歐班列開行讓這座歷史悠久的港口活力滿滿。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超11萬列,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例證。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當今世界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合作文件。中老鐵路、雅萬高鐵、錢凱港、蒙內鐵路等項目不斷推進互聯互通新格局,一大批“小而美”民生項目落地生根,有效增進共建國家人民福祉。
近年來,中國持續向世界分享中國大市場機遇,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産品零關稅待遇,已舉辦7屆的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超5000億美元。
“十四五”期間,中國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實現“清零”,電信、醫療、教育等服務業領域開放試點穩步推進。截至2024年年底,外商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超過123.9萬家,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達20.6萬億元人民幣。“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日益成為全球企業共識。
比利時中國經貿委員會主席貝爾納·德威特感慨,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國企業獲益,“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也給當地帶來積極影響,“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將惠及全球經濟”。
這5年,中國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行動力。
成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綠色産業、數字經濟三大合作&&及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三大合作中心,盡快建成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計劃在有需要的成員國實施100個“小而美”民生項目……在不久前結束的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上,中國提出的舉措和承諾受到各國熱烈響應。
“十四五”期間,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方式展開。全球合作越發受到無序競爭阻礙,保護主義日益盛行,多邊貿易體制正常運轉受到嚴重挑戰。
中國通過務實行動,為各國之間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提供有力支持,為全球南方國家發展提供更加多元的&&和選擇。
截至2025年年初,中國已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3個自由貿易協定。做大貿易“蛋糕”的同時,中國積極推動改進國際治理模式、推動建立“金磚+”合作模式、宣布在世貿組織當前和未來談判中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在評價金磚合作機制時指出,長期以來,廣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訴求常被邊緣化。中國不僅以自身發展為金磚合作機制提供了堅實支撐,更以獨立的戰略思維和長遠的發展理念不斷推動合作機制的深化與拓展。
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認識到,在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收入不平等加劇、環境污染與氣候變化形勢嚴峻、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顯著抬頭等全球性挑戰面前,中國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具有全球意義,有助於引領全球應對發展挑戰,有助於推動人類社會長遠發展。
回望整個“十四五”時期,中國與世界持續分享發展紅利,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
未來,中國將始終是全球開放合作、共同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始終是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必將為人類繁榮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