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 題:寒地“熱土”正奮進:東北繪就振興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劉赫垚、唐成卓、鄒明仲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交通動脈暢通、沃野良田豐收在望、對外開放活力迸發……黑龍江、吉林、遼寧正以協同發展的鏗鏘步伐,加速釋放發展潛力與增長動力,東北全面振興呈現新氣象。
交通動脈打通助推協同發展
百業興盛,交通先行。近年來,東北地區推進交通一體化發展,提升客運貨運效能,激發發展潛能。
9月28日,沈白高鐵開通運營,北京、瀋陽至長白山站的最快旅行時間分別縮短至4小時33分鐘、1小時53分鐘。經由沈白高鐵串聯,長白山區域、吉林東部、遼寧東部正努力融入京津冀、環渤海區域發展大局。
旅客在沈白高鐵長白山站準備乘車。(受訪者供圖)
就在同一天,G331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吉林段全線通車。全長1240公里的G331吉林段,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兩大交通動脈的開通,將有力助推東北城市群聯動發展,大大加速區域對接、交流合作。
持續發力,建設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10月11日,滿載3200余噸玉米的糧食專列從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升昌站駛出,駛向遼寧大連金港,之後又轉運至上海、四川、雲南等地。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鐵路物流中心副主任丁厚明介紹,為助力黑龍江東部地區糧食出省運輸,鐵路部門搭建了快捷通道。後續還將根據集貨情況,組織多式聯運班列、城際班列常態化、規模化開行。
積極構建多式聯運服務體系。遼寧着力提升&&通道功能,支持瀋陽建設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大連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着力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等模式。
現代農業助力沃土生“金”
“十四五”期間,東北地區立足區位優勢,在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同時,踐行大食物觀,着力延長農業産業鏈與價值鏈,讓“土疙瘩”變“金元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金秋十月,黑土地上洋溢着收穫的喜悅。在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玉米、大豆、水稻收穫工作全面告捷,單産實現新突破。公司正組織力量開展秸稈還田與土地深翻作業,並對收穫的稻穀進行烘乾、清選與倉儲,確保糧食質量達標。
在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農機在田野上作業。(受訪者供圖)
黑龍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李瑩介紹,黑龍江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主要農作物良種實現100%覆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99%,全省糧食作物平均畝産超720斤,較“十三五”期末每畝增長26.7斤。
眼下正值鮮參交易季,吉林省撫松縣的萬良人參交易市場內人來人往,吆喝聲、詢價聲此起彼伏。快遞站點旁,打包待發的快遞箱堆成“小山”。全國約80%的人參在此交易,來自東北森林“糧庫”的“土特産”從這裡出發,走進千家萬戶。
當地通過發展精深加工,進一步挖掘人參價值,加工出人參口服液、人參咖啡、人參面膜、人參香皂等産品。撫松縣萬良鎮鎮長李孟陽介紹,如今,撫松有600多種人參産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撫松縣人參全産業鏈交易額達186億元。
記者走訪看到,東北地區着力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構建特色優勢現代産業體系,一些地區創響了特色優質農産品品牌,全産業鏈持續提質增效。
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
連日來,邊境城市黑龍江省綏芬河市迎來入境高峰,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外國面孔。他們在此休閒購物、旅游度假,感受中國城市的獨特魅力。
“我很喜歡綏芬河,這是一座漂亮的城市。現在通關變得更便捷,希望有機會到中國更多城市旅游。”俄羅斯游客葉卡捷琳娜説。
國慶中秋假期期間,綏芬河市通過打造系列文體旅融合活動吸引中外游客,接待旅游人數26.4萬人次,同比增長36.9%。
深秋時節,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處的琿春口岸依舊是一派繁忙景象。琿春東北亞跨境電商産業園內,進口商品琳瑯滿目,將被發往全國各地。琿春示範區黨工委副書記彭樹海説,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體驗到足不出戶購全球的便利,跨境電商發展跑出“加速度”。
數據顯示,2024年,吉林省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進出口額達52億元。今年上半年延續強勁增勢,進出口額達35.6億元,同比增長68.3%。
人們在第六屆中國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參觀。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
高能級&&成為開放“強磁場”。9月在瀋陽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吸引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及經濟促進機構齊聚遼寧,中外企業圍繞氫能、細胞治療等領域達成多項合作共識。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朋友圈”,遼寧今年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28.7億美元,同比增長126.3%。
面朝東北亞,地處開放前沿的東北地區,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擁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