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特色思政課潤心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5 09:56:1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河北:特色思政課潤心田

字體:

  大中小學一體化社會實踐課堂串聯跨學段師生,同步達到小學“情境體驗”、中學“問題探究”、大學“思辨深化”的育人效果;靈活使用AI工具,讓思政課教學實現精準化分析、個性化互動、沉浸式體驗;微短劇等新載體融合青年人的創作激情與思政資源,在實踐中助力昇華思想、浸潤心田……

  近年來,河北各地積極創新“思政課+”模式,打造多元特色課堂,推動多角度教育形成合力、教育效能提升。

  跨學段一體化讓思政課“熱”起來

  今年國慶節前,位於河北省邢&市信都區漿水鎮前南峪村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舊址迎來了一個由70名不同學段學生組成的特殊參觀團體。

  這些學生來自河北師範大學、瀋陽大學、河北美術學院、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城鄉建設學校、石家莊市第一中學、石家莊神興小學教育集團、雄安新區安新縣第二小學。他們以“混編”為一體的方式來到太行山區的紅色文化遺址,共上一堂思政課。

  在參觀活動現場,河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師程飛等先後以“抗大校歌的創作過程”“東北抗日、華北抗戰歷史”為主題,為70名學生深入淺出地授課。

  除了共同授課外,來自8所學校的8位教師又以小、中、大、碩博四組,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分別在場館內的不同區域講授了抗大的歷史與紅色精神。

  為了檢驗學生們的課堂效果,主辦方發起了知識競答。各學段學生混合編組、通力協作,組員們發揮各自學段的不同優勢,將紮實的知識積累、良好的合作意識、踴躍的表現慾望充分融合到了一起,現場掌聲、喝彩聲、歡笑聲不斷。

  學習成果展示環節將活動的氣氛推向高潮。各小組充分發揮創意,有的小組深情講述抗大學員刻苦求學的真實故事;有的小組借助自製簡易道具,精彩演繹軍民魚水情的動人片段;還有小組通過自編短劇,再現了抗大生活中團結互助、真誠相待的溫馨場景。

  “對認知以具象思維、情感體驗為主,且處於價值觀啟蒙關鍵期的小學生而言,大中小學生同上一節思政課,跨齡互動激活了課堂興趣,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們思維碰撞,這種熱烈的氛圍強化了孩子們的情感共鳴。”石家莊市神興小學教育集團雅清校區副校長劉珊珊説。

  近年來,河北省依託省內高校學科優勢與基礎教育實踐經驗,推動思政資源跨學段、跨區域流動。以17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為核心,重點建設12個大中小學思政課集體備課中心,圍繞“同一主題、不同學段”開展常態化研討,形成一批適配不同學段的優質教案與教學案例。

  數字技術讓思政課“潮”起來

  在河北大學的一堂思政課授課現場,老師引導學生們思考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學院23級信息管理專業學生孫雨杉對“文化”這一概念産生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隨後,她與AI智能體“河小馬”交流,“河小馬”當即推薦了一個與傳統飲食文化相關的微視頻。

  “通過視頻,我發現文化並不抽象,它是一種可以融入日常生活,同時滋養心靈的精神力量。”孫雨杉説。

  近年來,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聚焦教學過程再造,以“河小馬”“河小思”為依託,充分挖掘AI在課程設計、問題引導、互動反饋等環節的應用潛力,助力教學活動由知識單向傳授向深度參與過程轉變。通過智能推送、動態反饋與個性化指導,重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批判思考能力。

  在河北農業大學的“美麗中國”虛擬倣真體驗館,學生們可以通過VR設備,追溯美麗中國理念的形成脈絡,又能通過闖關答題、垃圾分類等互動環節,親身體驗綠色發展實踐。近期,河北農業大學搭建“虛擬倣真思政教學&&”,開發“塞罕壩造林模擬”“雄安新區規劃”等12個虛擬實驗項目,學生通過VR設備沉浸式體驗時代發展成就。

  在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學,學生們在課間輕觸屏幕,即可隨時查詢時政新聞、黨團知識,針對“青春與責任”“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等問題獲取解答,還能調取學習資源、查看德育通知,讓碎片化時間成為思政學習的“補給站”。

  “近年來,學校積極探索數字虛擬人物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特色‘交互思政’模式,推出‘AI思政輔導員’系統。AI輔導員並非要取代班主任,而是與之形成優勢互補。AI輔導員負責高頻標準化服務,如政策推送、資源匹配等,而班主任則專注於價值觀引導、危機干預等高情感濃度的工作,通過數據賦能讓思政工作更具針對性。”衡水中學黨委書記郗會鎖説。

  新載體讓思政課“深”起來

  “高捷成從懷裏緩緩掏出染血的家書,想要打開卻無力地癱軟在地……”在河北金融學院樹蕙廳,師生們正在排練以首任冀南銀行總行行長高捷成、北京印鈔廠高級工藝美術師、河北金融學院校友蘇席華事跡創作的話劇《永不褪色的金融紅》。

  “從劇本研讀到角色揣摩,從&詞對白到舞&調度,整個過程就是一場生動的思想碰撞。”河北金融學院團委工作人員劉芊羽説。

  去年以來,河北金融學院抓住話劇與學校專業特色的結合點,成功排演了《生死約定》《神仙山四勇士》兩部話劇,目前正在籌備第三部《永不褪色的金融紅》。

  參與了三部話劇演出的財務管理專業大三學生張一弛為更貼近角色,不僅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還利用暑假參觀晉察冀邊區銀行紀念展室、河北省博物院冀南銀行展區、中國錢幣博物館、紅色金融教育館等多個展館。

  “話劇搭建了一座橋梁,讓塵封的歷史活了起來,讓今天的青年與過去的英雄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河北金融學院院長楊偉坤&&,未來將把這三部優秀劇目作為新生入學“思政第一課”、黨校培訓、團校教育的固定內容,讓每一屆學生都能受到熏陶。

  以話劇、視頻微短劇等方式傳承紅色基因,已經在河北省內部分大中小學的思政教育中頻頻出現。邢&三中教育集團以抗戰為主題,舉辦特色作業舞&表演活動;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推出舞&劇《不屈的花廠峪》;邢&學院與邢&市信都區委、區政府攜手打造舞劇《太行花》等。

  特色思政潤心田。河北省將進一步完善工作體系,強化資源共享,深入促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內涵式發展,打造河北特色“大思政課”品牌。(記者 閆起磊 任麗穎)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