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9月以來,科創板利好消息密集釋放,從回購增持傳遞信心到經營業績逆勢增長,從研發突破多點開花到産業集群持續壯大,多維度展現板塊強勁活力,“硬科技”底色愈發鮮明。
市場信心與經營動能雙向提升
近期,科創板企業以“真金白銀”彰顯發展底氣。燦瑞科技、上海誼眾等7家企業披露回購方案,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2.25億元;惠泰醫療、深科達2家企業披露增持方案,擬增持金額上限超1.66億元。從全年來看,2025年已有72家企業推出76份回購方案,上限合計超66億元;26家企業披露29份增持方案,上限合計近20億元。廣大特材、瀾起科技等企業年內兩次啟動回購,深科達年內已三次披露公司高管增持計劃,持續強化市場信心。
經營層面同樣亮點突出。芯原股份受益於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增長,2025年第三季度預計營收12.84億元,創歷史單季新高,環比和同比分別大增119.74%和78.77%,成長動能顯著增強。從各業務具體表現來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預計實現芯片設計業務收入4.29億元,環比增長291.76%,同比增長80.67%;預計實現量産業務收入6.09億元,環比增長133.02%,同比增長158.12%;預計實現知識産權授權使用費收入2.13億元,環比增長14.14%,同比增長基本持平。在訂單方面,公司預計2025年第三季度新簽訂單15.9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45.80%,其中AI算力相關訂單佔比約65%。公司預計,2025年前三季度新簽訂單32.49億元,已超過2024年全年新簽訂單水平。
無獨有偶,10月10日,廣大特材發布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增的自願性披露公告,預計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億元左右,同比增加約25.0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48億元左右,同比增加約213.92%;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40億元左右,同比增加約458.14%。廣大特材&&,主要得益於下游行業需求向好,公司營銷部門積極拓展訂單,合力保交付,使得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約25.04%。同時,公司優化産品結構,採取降本增效措施,修復了整體毛利率,從而增強了盈利能力。此外,風電齒輪箱零部件項目和海上風電鑄件項目等募投項目效益顯現,産能釋放疊加成本降低,為公司盈利做出了較大貢獻。
研發突破多點開花
科創板企業研發轉化加速,近期多項技術突破引發關注。帝奧微自主研發的eUSBrepeater産品攻克信號完整性、低功耗等關鍵技術;國芯科技新一代汽車電子BLDC電機驅動控制芯片“CBC2100B”測試成功;中微公司推出覆蓋等離子體刻蝕、原子層沉積等工藝的六款半導體設備;鼎陽科技發布帶寬16GHz的SDS8000A系列數字示波器。
生物醫藥領域創新不停步,陽光諾和子公司在研項目BTP4507(擬治單藥不佳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百克生物吸附無細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百利天恒自主研發的創新藥镥〔177Lu〕-BL-ARC001注射液,均獲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准,創新管線不斷豐富。
這些突破的背後,是企業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與政策的精準賦能。2025年上半年,科創板整體研發投入超841億元,研發投入佔比中位數達12.61%。疊加科創板“1+6”系列改革政策效應釋放,審核效率顯著提升,如摩爾線程從受理到過會僅耗時88天,為硬科技企業提供高效資本支持。
産業集群成勢
從産業布局看,科創板已形成“鏈群式”發展格局。集成電路領域120家企業實現全鏈條覆蓋,佔A股同行業公司數量超六成,構建了一支“自主可控”的主力軍;生物醫藥領域113家企業攻堅深耕癌症、艾滋病等疑難病症治療,板塊成為美股、港股之外全球主要生物醫藥上市地,正在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高端裝備領域超百家企業提供核心設備,為産業智能化升級築牢“根基”。
2025年上半年,科創板589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014億元,同比增長5%。剔除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大全能源4家光伏龍頭企業後,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160億元,同比增長12%;合計實現凈利潤356億元,同比增長11%。此外,54家未盈利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99億元,同比增長8%;合計凈虧損15億元,同比縮虧70%。
研發成果領跑A股。上半年,科創板上市公司以24萬研發人員、13萬項發明專利構築“研發密度最高”集群。中微公司ICP雙反應&刻蝕機精度達0.2A(亞埃級)打破國外設備壟斷,天岳先進12英寸碳化硅襯底助力第三代半導體“彎道超車”。生物醫藥領域,百濟神州澤布替尼2024年全球銷售額近190億元,百利天恒雙抗ADC藥物海外授權創國産紀錄,迪哲醫藥舒沃替尼成為全球首個在美獲批的EGFRExon20insNSCLC國創新藥,中國硬科技正從“跟跑”邁向“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