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涼意漸濃,腦血管疾病也進入了高發期。近期,全國多地醫院神經內科門診患者明顯增加。為什麼秋季腦卒中高發?卒中後應如何救治?如何有效預防卒中?圍繞這些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高利。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腦血管突發異常導致腦組織損傷的疾病,分為缺血性(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出血)兩種類型,具有較高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
“近期門診量確實有所增加,這與季節轉換期的氣溫變化密切相關。”高利&&,秋季晝夜溫差加大,人體血管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當氣溫驟降時,血管的緊張性增加,可導致部分人群血壓升高。對於已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這種血壓波動可能成為誘發卒中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外,秋季乾燥的氣候也會導致人體水分流失增加,使血液黏稠度升高,進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我們發現,在秋季,特別是氣溫驟降的日子裏,急診收治的腦梗死患者會明顯增多。”高利補充説。
“時間就是大腦,這句話在卒中救治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強調,及時發現卒中症狀並盡快送醫至關重要。
高利建議公眾牢記“中風120”識別口訣:“1”看——看面部是否不對稱,口角是否歪斜;“2”查——查兩隻胳膊,平行舉起時是否有一側無力;“0”聽——聆聽語言是否言語不清,表達困難。
“一旦出現上述任何症狀,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高利説,很多患者因對疾病的認識不到位或就醫不及時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人們尤其是中老年人應明晰:腦梗死靜脈溶栓的黃金時間窗是發病後4.5小時內,雖然部分患者的動脈取栓可以延長至24小時,但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據悉,作為國家卒中救治中心,宣武醫院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卒中綠色通道。
如何預防腦血管疾病?高利建議,一是加強血壓監測。高血壓是腦卒中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秋季要格外注意血壓變化,特別是清晨。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早晚定時測量血壓,並做好記錄,一旦出現血壓明顯波動應引起警惕。
二是注意防寒保暖。老年人外出時要適當添加衣物,戴好帽子。清晨起床動作不宜過急,最好坐在床上穿好衣服後坐一會兒再站起,避免體位性低血壓。
三是保持適當飲用溫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秋季氣候乾燥,要保證每日充足的飲水量,避免血液過於黏稠。
“大眾群體,特別是中老年人群要密切關注身體狀況,出現可疑症狀時應及時就醫。”高利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心情舒暢,合理膳食,少食生冷油膩食物,根據自身體質適度運動,安穩度過這個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
高利特別提醒,既往有腦血管病病史的患者,在季節交替時期要每天監測血壓,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不可隨意自行調整用藥。“預防腦卒中的發生,遠比發生卒中後再治療更有意義”。(記者 鄧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