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多地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怎麼休更合適?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今年9月,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門印發《關於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探索中小學春秋假制度等作出安排,引發社會關切。
目前,這一制度落地有何進展?中小學春秋假怎麼休更合適?“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部分地方已&&春秋假方案
《關於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氣候條件、生産安排、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落實等因素,科學調整每學年的教學和放假時間,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相應縮短寒暑假時間,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務消費時間。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一些地方制定了中小學春秋假實施方案。廣東佛山明確,2025至2026學年的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共三天;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後,共兩天。湖北恩施州規定,春假和秋假時長均不少於1周,原則上與法定節假日或雙休日銜接。江蘇&&文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試行將“五一”前3個工作日、國慶前3個工作日分別設置為中小學春假和秋假。浙江11個設區市均發布了中小學春秋假相關文件,成為全國首個全省推行中小學春秋假制度的省份。
今年杭州部分城區的秋假自9月28日開啟,市民袁林利帶着四年級的兒子去了四川旅游。“秋假連上國慶、中秋假期一共能休11天,我們深度游覽了都江堰、三星堆、九寨溝等景點。孩子很滿意,回來一直念叨在秋假學到的知識比看歷史書更有趣。”她説。
今年恩施州利川市的春假則和清明節相連,一共達到5天。“有了這5天假,我們幸運地避開了‘五一’小長假的旅游高峰,孩子能更從容地感受春天。”一名家長説。
採訪中,已實施春秋假地區的多名家長和教師&&,春秋假有利於家庭錯峰出行,讓孩子更好感受自然山川和歷史文化;老師能緩解教學壓力,為下一步的教學工作做準備。恩施州咸豐縣民族中學教師廖艾平説,自己所帶班有54個學生,大多數家長對放春秋假的效果感到滿意。
春秋假究竟應該怎麼休?
與此同時,對於增加中小學春秋假,社會上仍有擔憂的聲音。
社交媒體上,有人評論説,小孩自製力較差,開學剛收心就又放假,學習狀態會受影響;有網友擔心,雙職工家庭孩子獨自放假在家,沒人看管還可能沉迷電子産品;還有受訪家長&&,現在升學壓力很大,春秋假可能成為變相補習課。
記者了解到,有的地方在實施方案中要求學校在春秋假組織開展文體、社會實踐等多種活動,有的要求學校利用春秋假進行教師教研比武、交流培訓等。“壓力比平時還大,有假期卻沒有‘減負’。”一位教師説。還有受訪學生&&,假期各科都有作業,收假後學校馬上就組織考試,這幾天基本都在刷題。
春秋假究竟應該怎麼休?一些先行先試的地區提供了有益經驗。
杭州是國內最早探索中小學春秋假制度的城市,20餘年的實踐,讓“每年春秋出門走走”成為許多杭州家庭的生活習慣。杭州市學軍小學校長張軍林&&,“杭州經驗”最重要的一點,是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把“托底”責任落實到位,提升假期託管等服務水平,不能“一放了之”。
“杭州放了這麼多年的春秋假,基礎教育水平依舊處於領先位置,家長的焦慮少了,制度推行的阻力也就小了。”浙江省教育宣傳中心主任薛平説。
與教育發達的杭州不同,地處山區的恩施州,在探索中發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春秋假形式。今年春假期間,一些學校組織學生參與 “春耕農忙”實踐,讓學生觀察植物生長、繪製自然筆記;今年秋假正值收穫季,不少學校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接觸自然、參與秋收勞動。
“我們是農村學校,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可以通過勞動實踐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培養節約意識和生活能力。”恩施州咸豐縣坪壩營鎮楊洞中小學校校長敖超説。
恩施州教育局工作人員吳振介紹,教育部門嚴禁學校在秋假期間給學生佈置任何形式的家庭作業、實踐報告等;不對假期活動進行考核、評比,不要求學校報送總結材料,避免增加教師負擔。
細化配套政策避免制度變形走樣
受訪專家&&,春秋假制度能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對文旅消費有顯著促進作用;但下一步還需細化配套保障政策、完善監督約束機制,避免制度變形走樣。
首先,要切實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讓家長與孩子可以“同頻休假”。
“落實春秋假的關鍵是破除當前存在的休假障礙。”薛平建議,研究&&相關鼓勵措施,推動企事業單位配合中小學春秋假時間安排家長錯時休假。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建議,由各地教育部門會同勞動人事部門統籌安排中小學春秋假,確保有子女的職工自主安排帶薪休假、彈性休假。
其次,應結合本地實際合理設置假期,避免全國“一刀切”。
遼寧省沈撫育才實驗學校小學部副校長常健康説,各地氣候差異很大,根據本地季節特點錯峰放春秋假,踏青、賞秋的體驗會更好,出行成本也更低。
遼寧瀋陽市東北育才學校黨委書記李江濤&&,各地期中期末考試時間和寒暑假時間不盡相同,春秋假應結合各地學年的具體情況來設置。“比如瀋陽的寒假比起南方時間更長,設置春秋假後,是否可以相應縮短寒假,讓假期結構更科學、更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
再次,落實中小學春秋假制度需要加強多部門協作,聯合推進實施。
華中師範大學測量與評價研究中心主任胡向東認為,相對於地方文旅、發展改革等部門的積極態度,當前地方教育系統對於推進春秋假的態度普遍比較審慎,大多還在觀察研究試點地區的經驗。“實施春秋假的主體責任集中於教育系統,但與之相關的安全風險、教學壓力、孩子沉迷網絡等現實問題非一家之力能解決,需要加強跨部門協作。”他説。
專家還建議,規範假期託管服務的收費項目,完善教師假期加班薪酬保障;鼓勵有資質的社會機構組織游學、場館育人課程等,進一步豐富春秋假文旅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