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從未想過,在一個陶瓷馬克杯的生産過程中,杯耳(即杯把手)是決定生産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杯體早已可以實現大規模量産的今天,杯耳怎麼保持相同的生産速度?記者在湖南醴陵看到了一種解決方案——
泥料進入機器設備,完成絞碎抽真空、擠壓、入模成型三道工序後,不到一分鐘,一個杯耳就成型脫模。這是在2025湖南(醴陵)國際陶瓷産業博覽會現場,湖南陶爾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自動化陶瓷杯耳機的工序流程。
“長期以來,杯耳都是用注漿的方式來製作,把液態的泥料灌到模具裏,再用石膏吸幹成型,這種方式與自動化生産效率差距大,對工人的操作經驗與熟練程度也要求較高。”陶爾陶瓷總經理宋愛國説,“杯耳自動化生産後,縮短了産品的製造周期,而且不需要再次進行手工修改,工人的生産環境也更為清潔。”
9月29日,湖南陶爾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介紹自動化陶瓷杯耳機。(醴陵市委宣傳部供圖)
9月29日至10月3日,2025湖南(醴陵)國際陶瓷産業博覽會在醴陵舉行。記者在當地採訪發現,陶瓷這一傳統産業正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機械手臂、3D打印、自動噴釉機等自動化設備在醴陵多個陶瓷企業已有應用,今年以來,智能化産線如陶潤會二期工程創新智造中心、新世紀電瓷年産萬噸自動化生産線等項目也相繼建成投産。醴陵市有6家陶瓷企業上榜2025年度湖南省級智能工廠名單,包括湖南華聯瓷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陽東電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
目前,醴陵近100家陶瓷生産企業累計投入近4億元進行了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引進安裝近1100&(套)自動化、智能化生産裝備,智能化生産已成規模效應。
除了日用瓷,電瓷也是醴陵陶瓷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醴陵電瓷産量佔全國近30%,特高壓絕緣子産量佔全國40%以上,醴陵規上電瓷電器企業達76家。
2023年2月22日,在位於醴陵市的湖南陽東電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作人員在製作工業瓷産品——瓷絕緣子。新華社記者陳思汗 攝
電瓷産業的上下游也在醴陵不斷延伸,技術升級的觸角已到原料領域。“用工業氧化鋁替代傳統鋁礬土,是整個電瓷行業的重要研發方向。”醴陵華鑫電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黎明奇説,當前國內電瓷企業普遍使用鋁礬土,華鑫電瓷正在進行技術攻關,用工業氧化鋁替代鋁礬土,能顯著提升電瓷的機械強度、絕緣性能及耐腐蝕性。
今年6月,醴陵全面啟動陶瓷“1+N”研發設計&&搭建工作,整合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多方資源,推動陶瓷産業創新發展。
記者在當地採訪感受到,“陶瓷+”的新模式,讓先進製造與文旅等産業也得以相互賦能。
“逛古窯和博物館、做陶藝、看《國彩醴陵》、撿瓷、吃小炒,醴陵好看好吃又好玩。”一位外地游客的體驗,反映了醴陵“陶瓷+文旅”的融合成效。
2024年9月26日,游客在醴陵市一處“低價撿瓷區”挑選瓷器。新華社記者趙仲志 攝
在湖南醴陵尚方窯瓷業有限公司,游客可以先在車間內參觀陶瓷生産場景,再到工坊親手製作瓷器,體驗拉坯、繪畫等過程。“企業的生産線變風景線,這樣的融合發展讓陶瓷可以綻放新光彩。”湖南醴陵尚方窯瓷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華旻説。
中國陶瓷谷、醴陵窯等20余個“國字號”“省字號”工業旅游品牌,將醴陵陶瓷從泥土到藝術的完整工藝流程轉化為可體驗場景;群力瓷廠舊址、國光瓷廠等從工業廢墟變成文旅資産;“來醴陵撿瓷器”已成為熱門旅游IP,僅今年一季度,來醴陵“撿瓷”的游客就突破300萬人次……
醴陵陶瓷産業不僅是縣域工業的主支撐,更在帶動就業、激活文旅、拓展市場、提升城市競爭力等方面發揮核心作用,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陶瓷産業直接帶動近20萬人就業,覆蓋技術研發、生産製造、物流銷售等全鏈條,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穩定縣域就業的重要渠道。”醴陵陶瓷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溫水淋説。(記者劉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