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題:紀念,為了更有力地前行
新華社記者任沁沁
山河肅穆,秋水長天,第十二個烈士紀念日如期而至。以國之名,我們緬懷,將生命定格於歷史豐碑的先烈;我們致敬,燭照前路、生生不息的信仰之光。
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凝望。從2014年設立至今,每年9月30日的烈士紀念日,都是一次民族記憶的喚醒、一場精神的洗禮。歲月長河裏,英雄的名字共同熔鑄成中華民族最堅實的精神基座。南昌城頭的槍聲、長征路上的跋涉、全民族抗戰的洪流、渡江戰役的號角……每一束家國榮光都閃耀着頑強不屈的浩然正氣,每一聲歷史迴響都奔涌着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
英烈的精神是不滅的火種。他們以生命撕破長夜,迎來國富民強的光明;他們的身軀歸於塵土,英魂始終與山河同在。他們所期盼的盛世,已成為現實——這山河,有高鐵疾馳,替代了曾經的步履維艱;這蒼穹,有神舟往返,穿越星辰大海;這大地,有孩童在陽光下奔跑,書聲瑯瑯笑聲清脆。他們守護的祖國,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
紀念,從來不是沉溺於過去,而是為了更有力地前行。當今世界風雲變幻,民族復興進入新征程。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始終面對同樣的命題:時代召喚中,能否交出令人民滿意的答卷?
撫今追昔,英烈精神催人奮進,它在科研攻堅實驗室的不眠燈火裏,在鄉村振興田壟間的堅實腳印中,在戍邊衛士風沙雕刻的剛毅臉龐上。曾經,先烈們在黑暗中堅信光明,從絕境處開闢希望;今天,面對新時代的“婁山關”“臘子口”,人們尤需從“茍利國家生死以”的凜然中汲取信念之鈣,從“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中激發奮進之力。
烈士紀念日定於國慶前夕,寓意深長。這是尊崇,更是傳承——共和國的旗幟,用鮮血染紅;今日的盛世,由奮鬥鑄就。烈士們的不屈信仰和堅強意志化作春天的種子,結成秋天的果實,鋪就每一條向前延伸的道路。廣袤國土上,億萬人民以不同形式緬懷先烈,在緬懷中凝聚力量,向着新的未來出發。
英雄輩出,精神不滅。一個更加燦爛的明天,已躍出地平線。為了我們共同深愛的祖國,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