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題:全力穩定就業大局 持續深化社保改革——國新辦發布會聚焦“十四五”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
新華社記者張曉潔、謝希瑤
9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副部長李忠、副部長顏清輝介紹“十四五”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並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
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這是王曉萍在介紹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十四五’期間,我國因時因勢&&一系列就業支持政策,累計支出就業補助資金超過4700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389億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説,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就業質量穩步提升。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5921萬人,超額完成5500萬人的目標任務。城鎮調查失業率前四年均值為5.3%,低於5.5%的預期控制目標。
注重精準施策分類幫扶,穩定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盤。“‘十四五’期間,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這是寶貴的人才資源,也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王曉萍説,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連續&&政策文件,拓寬就業渠道,穩定青年就業局勢。同時,農民工就業增收之路越走越寬,脫貧人口務工規模保持在3000萬人以上。
強化全方位就業服務方面,建成近9000家零工市場,推動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持續開展“10+N”就業服務活動,每年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就業服務近億次。優化創業政策環境方面,“十四五”時期,年均創業擔保貸款餘額3000億元,年均新增經營主體超1000萬戶。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十四五”期間,是社會保障領域改革力度最大的時期。王曉萍介紹,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建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創新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截至8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72億、2.46億和3.02億人。
一張“小卡片”,服務“大民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介紹,目前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13.9億人。社保卡承載了越來越多民生服務,如通過社保卡發放養老金、持卡在本地和跨省異地就醫購藥等。
籌資渠道進一步拓展。王曉萍介紹,我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基金保持當期收大於支的態勢,截至8月底累計結餘9.81萬億元。中央財政補助金額持續增加,2024年中央財政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補助達到7300多億元,地方財政投入的長效機制逐步健全。
同時,穩妥開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穩步實施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截至8月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規模3.22萬億元,中央層面劃轉充實社保基金的國有資本及現金收益2.26萬億元。
9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副部長李忠、副部長顏清輝介紹“十四五”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並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穩妥有序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王曉萍説,緊跟市場動向發布72個新職業、頒佈328個國家職業標準,着力激發各類人才幹事創業的活力。
提高技能是成長成才的重要渠道。據介紹,“十四五”期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實施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構建産教評技能生態鏈,推行“新八級工”制度,暢通技能人才發展通道,開展技能人才表彰激勵,營造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社會氛圍。
“十四五”以來,我國累計面向9200萬人次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包含超4200萬人次的企業職工、超3100萬人次的農民工;累計有4400多萬人次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6000多人次獲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
新産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新職業也隨之形成和發展。“我們會同相關部門加快新職業國家標準的開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顏清輝説,同時將新職業作為培訓的重點領域,指導各地因崗因人開展精準培訓。
這是記者在提問。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我國不斷健全勞動關係協商協調、監察執法等機制,研究制定專門規章首次明確超齡勞動者基本權益,全鏈條監管、超常規舉措強化欠薪治理。“十四五”以來,公布和處置重大欠薪違法行為1萬多件,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超過1.4萬件,惡意欠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新就業形態人員的權益保障受到各方關注。“我們制定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重點群體專項權益保障政策,明確企業的勞動保護責任,健全勞動報酬、休息、勞動安全等基本權益保障制度。”李忠説。
此外,加強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報酬、職業傷害等勞動糾紛開展一站式聯合調解服務。目前,各地已建立一站式調解中心2300余家,累計調解相關糾紛3萬多件。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王曉萍説,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積極謀劃和推動“十五五”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