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風煥新韻 江城匯知音——武漢加速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4 10:31:5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楚風煥新韻 江城匯知音——武漢加速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字體:

  長江蜿蜒至武漢,亦為江城秋色放緩腳步。

  右岸,重建開放40周年的黃鶴樓巍然屹立,戶外實景演出正式回歸,唐風樂韻在此吟誦;左側,2025中國文化旅游産業博覽會上,數智技術與傳統文化相遇,碰撞出文旅新活力;江心,漫天煙花絢爛綻放,伴着岸邊燈光點亮長江天幕……

  金秋的武漢,文旅活動精彩紛呈。作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核心城市,襟帶兩江,坐擁三鎮,武漢自古便是九省通衢、風雲際會之地。百湖間流淌着荊楚文脈,擁有千萬級人口規模與兩萬億經濟體量,文旅産業發展稟賦得天獨厚。

  今年5月,武漢召開全市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明確提出“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加快把文化旅游業培育為支柱産業”的目標,並&&三年行動方案,着力構建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為推動“三個優勢轉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在支點建設中當好龍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撐。

  每逢節假日,黃鶴樓東廣場前,總有漢劇演員們身着戲服,演繹《天女散花》《櫃中緣》等經典劇目。飛檐翹角間,旋律婉轉、水袖輕揚,觀眾們感受着傳統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

  屈原“嫋嫋兮秋風”的楚辭遺韻、崔顥“煙波江上”的浩渺愁思、王維“江流天地外”的禪意、毛澤東“極目楚天舒”的豪情……數不清的神秘傳説、詩詞歌賦,共同造就了浪漫多彩的黃鶴樓文化,更是長江文明“山水共生、人文交融”的集中書寫。

  今日樓畔,各種新演藝、新玩法的推出,勾連起延續千年跳動不衰的文脈,全國乃至世界的游客慕名而來。今年上半年,黃鶴樓共計接待游客215.35萬人次,其中暑期接待游客74.52萬人次,外籍游客1.51萬人次。

  “我們在這座千年名樓組織表演,並安排游客互動。在守護中創新、在傳承中發展,戲曲不再局限於方寸戲&,開始走向公共空間和日常生活,‘戲到武漢紅、角到武漢火’的‘戲碼頭’繁華再現。”武漢漢劇院黨委書記、院長黃朗説。

  如今,黃鶴歸來,一橋飛渡,古樓煥新韻,龜蛇仍相望。

  武漢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橋兩山”,是武漢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的核心板塊之一,與“長江主軸”交錯。以武漢長江大橋為紐帶,串聯起龜山、蛇山、黃鶴樓、古琴&、晴川閣等景點,覆蓋武昌古城、漢陽古城及長江兩岸,集中展現了武漢的橋梁文化、知音文化、長江文化,被定位為“長江文明展示區”的核心載體。

  9月12日,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啟幕,長江武漢段上空演繹了一場花和火、光和影交織的視覺盛宴。同日,2025中國文化旅游産業博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展覽面積達10萬平方米,吸引超2000家展商參與。

  “兩大節會時間高度契合、主題互為補充,一者聚焦文旅産業整合升級,一者側重長江文明傳播展示,實現資源互通、客流互導、影響互促,釋放‘1+1>2’的疊加效應,聲勢更盛、影響力更廣。”湖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海軍説。

  隨着“兩江四岸”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核心區的加速建設,以長江為軸的山水人文游不斷迭代升級,內涵日益豐富、體驗更加多元。兩江四岸的文旅勝景,將山水肌理、歷史文脈與市井煙火熔鑄為吸引游客的理由和城市發展的動力。

  一頭小江豚躍出水面,圓滾滾的腦袋上挂着水珠,仿佛在衝鏡頭“咧嘴笑”——這是新洲本土攝影愛好者方向明拍攝的一幅“江豚照”。長江新洲雙柳段是武漢市首個通過科技監測手段確定的江豚固定棲息地,目前穩定棲息的江豚達20多頭。

  “長江水質持續向好,越來越多的珍稀水生物種回來了。”武漢市新洲區文旅局局長宋穎説,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新洲區挖掘雙柳江豚灣、漲渡湖濕地等文旅資源,開展科普研學游項目。同時整合山地峽谷、籬笆塘水系、稻田等自然風光,打造“一步一景皆詩意”共享村落,開展滑翔、騎行、漂流等戶外運動游樂項目。每到周末,這裡常常一房難求。

  半城山水半城詩。近年來,武漢通過系統性修復江、湖、山、園等生態網絡,將自然資源轉化為文旅資産,以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為脈絡,推動歷史街區、工業遺存、漢派文化與現代文旅深度融合。産品煥新、資源整合、産業鏈延伸,文旅硬設施和軟環境不斷完善,長江文化、知音文化、國際濕地花城、萬里茶道等城市名片被擦亮。

  數據顯示,2024年武漢市共接待游客3.6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2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6%和11.2%。2025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數、實現旅游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17%和16.55%,佔湖北省比重分別為47%和53%。

  今年9月,“知音湖北·超級文旅日”活動正式啟動,湖北將每月17日打造成文旅消費日,從特色演藝、惠民活動、景區優惠、文創折扣等方面,進一步創新文旅供給,引領文旅消費。“9·17”首場超級文旅日以武漢為主場,全省80家頭部文旅企業推出近300項優惠産品。

  “我們打造的八大沉浸式新場景以年輕人為目標人群,游客可在長江之畔體驗‘黃鶴雅集’,在古琴號上‘江上告白’,穿越至‘1938保元風雲’,在東湖凌波門‘追光聽音’。從而讀懂武漢的根與魂、創與新,與歷史對話、與未來相擁。”武漢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旭説。

  當暮色四合,結束了一天“超級文旅日”體驗的市民游客,最好的去處仍是江邊。漫步於青山江灘的步道,在漢口江灘看一場露天電影,或者去漢陽楊泗港都市T&國風籃球場鍛煉,從不同角度欣賞濱江的萬千氣象。而這些,不再僅是節慶的盛宴,更是武漢的日常,最美的江景真正做到了還江於民、還景於客。

  因江而興,以江為媒,長江已成為這座城市最動人、最恒久的邀請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知音前來。武漢,也正加速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讓長江文明的深厚底蘊,激蕩出走向世界的澎湃新聲。(記者 熊翔鶴)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