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鋼城”“港城”向“新”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4 10:30:2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唐山:“鋼城”“港城”向“新”城

字體:

  鋼鐵邁向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唐山港吞吐量穩居全球前列,機器人“共享製造”異軍突起……以“鋼城”“港城”聞名的華北工業重鎮——河北省唐山市,站在地區生産總值首破萬億新起點上,踐行新發展理念,聚焦新質生産力,向着高質量發展的“新”城邁進。

 優勢産業“向綠”

  走進唐山遷安市的首鋼股份公司遷安鋼鐵公司熱軋酸洗車間,生産線上一派繁忙,新一代酸洗低碳産品在經歷多道自動化工序後下線。該産品實現廢鋼資源100%回收利用,綜合降碳30%以上,不僅滿足了市場對高品質低碳排放鋼的需求,同時兼顧了高硬度與高韌性的優異性能,填補了國內空白。

  同樣在首鋼遷鋼廠區,首鋼股份近“零”碳排放冶煉高品質鋼項目也正加速推進。項目預計2026年一季度竣工投産,建成投産後每年可産130萬噸鋼,平均噸鋼減碳55%以上,年均減碳143萬噸。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第一條電爐生産高品質汽車板的産線,將為企業率先形成綠色、低碳、高效産業鏈提供全新動能。

  遷安市擁有全流程鋼鐵企業6家、鋼鐵深加工企業24家,近年來,當地鋼鐵企業綠電購銷量持續增加。“綠電成為鋼鐵行業低碳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遷安一批鋼鐵企業通過使用綠電,正邁向‘綠色智造’。”遷安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毛澤平説。

  去年12月,河北省首家省實驗室——燕趙鋼鐵實驗室在唐山揭牌成立。實驗室聚焦鋼鐵資源綜合利用、能源綠色高效、流程數字智能、産品提質增效等重點領域,開展從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創新。

  燕趙鋼鐵實驗室籌建以來,凝練提出了90項高質量科研成果,其中極端服役環境用鐵路轍叉鋼、大氣污染減排、數字化鋼鐵材料等多項技術産品達到領先水平。

  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看唐山。唐山市因其雄厚的鋼鐵工業底蘊和産業規模,贏得了“鋼城”美譽。圍繞打造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唐山市着力推動傳統産業迭代升級,以鋼鐵為代表的傳統優勢産業不斷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唐山深入實施鋼鐵全産業鏈提升工程,大力推動鋼鐵産業由黑變綠、由舊變新、由大變強,以産業向“綠”、産線向“智”、産品向“新”,加快從鋼鐵大市向鋼鐵強市轉變。

  作為工業重鎮,唐山工業企業每天有大量煤炭、鋼材、重型裝備等原材料和産品需要汽車運輸,構建現代綠色交通體系是減污降碳的關鍵之一。作為重卡項目試點城市,唐山在鋼鐵、礦山等行業加快布局換電重卡、氫能重卡等新能源重卡。截至今年7月,全市電動重卡保有量達到1.62萬輛,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其中,港口短途運輸電動化率超60%。

  河北燕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陸續以氫能重卡替代傳統燃油車運輸。“氫能重卡每公里成本約2.5元,比燃油便宜0.5元。集團幾十輛車,一年能省下數百萬元。更重要的是,氫能重卡只排放水,解決了環保問題。”燕鋼集團新能源事業部部長趙俠説。

  以構建循環經濟為目標,唐山市曹妃甸區構建了覆蓋工業固廢、能源、水資源的全鏈條循環體系,成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區的標杆。走進位於曹妃甸區的巴威裝備製造唐山有限責任公司,5萬多平方米的廠房裏,各生産流程一線鋪開,一道道工序銜接有序。製造一台每小時發電量100萬千瓦的鍋爐,所需金屬重量約3萬噸,這讓巴威公司成為用鋼大戶。

  “我們企業是從北京搬過來的,原來廠房分散,原料、零部件轉運耗時費力。2023年,曹妃甸的新工廠投産後,不僅用上了大廠房,周邊的港口、鋼鐵企業、機械加工企業等配套産業鏈,也讓我們的生産流程提檔升級,減少了資金投入和資源浪費。”巴威唐山總經理楊勇説。

  唐山市深化與京津産業互聯、政策互通、資源共享、&&共建,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做大做強精品鋼鐵、裝備製造等産業集群,大力發展機器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壯大沿海經濟、臨港産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臨港産業“向海”

  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區新天唐山LNG接收站項目建設現場,項目二階段工程正在進行工藝區管道施工,項目三階段工程11#、17#儲罐正在進行穹頂鋼結構安裝。大型吊車伸展長臂,將一片片鋼結構穹頂塊提上雲端。新天唐山LNG接收站項目是國家天然氣産供儲運體系中的重點工程,項目全部建成投産後,將提高京津冀地區天然氣應急調峰和供應保障能力。

  “近年來,曹妃甸港在承擔好‘北煤南運’任務的基礎上,不斷擴大LNG運輸,進一步完善能源集疏大港功能。特別是在‘迎峰度夏’‘冬季保供’兩項保障重要民生工作期間,對電煤、LNG船舶實施優先進港、優先作業舉措,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強力支撐。”曹妃甸港口商務經濟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東弘介紹。

  “今年唐山港京唐港區51號、52號散貨泊位等新開工項目穩步推進,一批續建項目正加速建設。”唐山市海航局副局長羅同禎介紹,當前唐山正着力提升港口管理、吞吐能級。

  去年11月,唐山港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港集團等合作,採用內外貿同船+美西直航模式,搭建了河北港口到美國的航線通道,彌補我國北方市場無快航的缺憾。從開船到提櫃的時效比普通航線縮短4至6天,受到電商市場廣泛青睞。

  “北方大港”起渤海。地處渤海灣中心地帶的唐山,港口資源豐富,陸續發展形成了京唐港區、曹妃甸港區和豐南港區組成的唐山港“一港三區”格局,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港城”。

  2024年,唐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86215萬噸,同比增長2.37%,連續3年穩居全球沿海港口第2位,大宗商品樞紐功能凸顯。今年上半年,唐山港全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3612萬噸、同比增長2.6%;水路貨物周轉量完成463.7億噸公里、增長11.6%。

  在曹妃甸區南堡鹽場,扒鹽機轟鳴,運鹽車穿梭。這裡依託亞洲最大的海鹽生産場,塑造海洋化工産業新優勢。鹽化工企業唐山三友集團加快延伸産業鏈、進軍高端市場。

  “一方面我們向下游延伸,與鈉離子電池頭部企業合作,建設了國內首條規模化電池級碳酸鈉産線。另一方面向上游拓展,憑藉沿海優勢,創新性地利用自主研發的濃海水綜合利用技術破解了純鹼生産中原鹽成本高的問題。”唐山三友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鄭銀虎介紹。

  近年來,首鋼、河鋼唐鋼等大型企業相繼搬遷到唐山沿海地區,逐步探索形成的“前港後廠”模式,持續釋放臨港産業動能。今年以來,曹妃甸區實施億元以上臨港産業重點項目共146個,總投資1859.7億元。港口功能的延伸,還在持續催生新的業態。

  總面積10萬平方米的京唐港保稅物流中心裏,一車車滿載混配後達到國家標準的銅精礦有序駛出,運往冶煉單位。銅精礦保稅混礦項目依託唐山港京唐港區優越的區位條件與高效的運輸網絡,項目滿産後年混礦能力80萬噸。這讓所在地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成為全國第八個擁有銅精礦保稅混礦資質的地區。

  “在京唐港設立保稅混礦基地,將有效提高‘三北’地區銅精礦原料的保供能力,保障重要銅冶煉企業産業鏈供應安全。”唐山港京唐港區進出口保稅儲運有限公司總經理蘇鑫介紹,港區物流設施配套完善,保稅監管場所具備較強的承接能力,這都為産業聚集奠定基礎。

  5000余畝的養殖海域,8000平方米的工廠化生産車間,年平均可生産優質商品刺參近2萬公斤……唐山樂亭縣浪窩口南部海域的鵬傑牧場,是去年河北省新增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唐山還以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為引領,大力發展“海洋牧場産業帶”,建設樂亭、唐山國際旅游島-曹妃甸、豐南-灤南“三個海洋牧場核心構建區”,打造生態修復、資源養護、種苗繁育、水産品流通加工、産業服務保障、漁旅融合等多種海洋牧場産業形態。

  目前,唐山已累計創建7家國家級海洋牧場,配套建設海上多功能&&、監測系統等智能化設備,不僅有力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促進了漁業資源種群恢復,還推動了休閒海釣、漁事體驗等向産業化、多元化發展。

  依託大港,向海發展,向海圖強。唐山市正積極推動大港口建設,實施“海洋+”行動計劃,深耕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曹妃甸片區改革“試驗田”,依港聚産、以海強市,港城融合、産城共興,不斷加速臨港産業聚集步伐,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增長極,加快建設海洋強市。

  新興産業“向質”

  唐山高新區百川機器人共享智能製造工廠裏,機器人焊接工作站、全自動等離子切割機、3D打印機等設備不停運轉,宛如一場精密編排的“機械舞蹈”。這家機器人共享智能製造工廠有260多人的研發團隊和數控機床、激光切割機、3D打印機等800&套加工設備。

  “百川機器人共享工廠是面向京津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産業共享服務&&,通過將生産機器人所需要的生産要素,比如廠房、設備、技術等,共享給中小型機器人生産企業,幫助其解決生産設備短缺、技能不足、創新研發能力弱、高端人才匱乏等難題,同時也讓百川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取得收益。”百川機器人共享工廠負責人王孟昭介紹,共享工廠已與160余家創新主體提供共享製造服務,産值超1.3億元。

  憑藉強大的設計研發和製造能力,百川機器人共享工廠成為唐山機器人初創項目孵化發展的助推器。今年1至7月,唐山新增機器人企業39家,總數達到261家;機器人産業實現營業收入65.8億元,同比增長17.3%,産業規模繼續領跑全省。

  唐山市工信局負責人介紹,唐山製造業門類多、基礎好、發展快,但面臨成本上升、效率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等挑戰。共享製造作為一種新型生産模式,通過資源集約化利用,促進資源共享,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生産效率,助力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唐山加快培育共享製造新模式新業態,打造以製造能力共享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共享為支撐的産業協同發展格局。

  聚焦産業集群,唐山着力打造生産能力、環保設施、創新研發、原材料倉儲等共享場景,明確龍頭企業自建、集群企業眾籌、第三方搭建、眾創空間升級、服務&&拓展5條路徑,以共享賦能特色産業集群發展。目前,唐山共謀劃實施共享工廠項目20個,涵蓋機器人、印刷機械、礦山機械、管材等領域。

  在唐山市路北區唐山國軒電池有限公司生産線上,磷酸鐵鋰電芯沿着傳送帶緩緩移動,它們將被組裝成儲能集裝箱,發往海外用戶。而在另一個車間,工人們正給即將出廠的電動重卡電池包做最後的檢測,這批産品將裝配某品牌汽車的電動重卡。廠區另一側,年産10GWh(吉瓦時)新能源重卡電芯項目已正式開工。

  “2016年落地唐山時,我們的産能僅為1GWh,第六期項目投産後,總産能將達30GWh。”唐山國軒營銷總監王雄斌介紹説,年産10GWh新能源重卡電芯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預計2026年初投入運營,屆時將成為長江以北地區産業鏈完整的重要電池研發生産基地之一。

  近10年間,唐山國軒以平均不到2年建成一期項目的發展速度,從成立之初以電芯生産為主的電芯生産基地,發展為集動力儲能研發、生産、銷售、運維於一體的多元化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唐山市新能源産業龍頭企業之一。

  龍頭企業引領産業鏈加速布局。唐山市以入選國家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試點城市、首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為契機,不斷拓展新型儲能在各領域的應用場景,補鏈條聚集群。目前,全市新能源電池産業鏈已涵蓋電池材料、電池裝備、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零部件、光伏、風電裝備等領域。

  “鋼城”“港城”向“新”城。唐山市正重點圍繞提升“三率兩化”即“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科技型企業成長率、京津冀科技創新成果唐山轉化率,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水平,大力推動鋼鐵全産業鏈提升,加快産品由原料級向材料級轉變,推進石化、鹽化、煤化“三化並舉”、融合發展。同時,港産城聯動,大力發展機器人、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低空經濟等新興産業,科學布局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未來産業,加速形成新質生産力。(記者 李鳳雙 閆起磊 楊帆 劉桃熊)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