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看見升騰的中國農業-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3 20:50:16
來源:新華網

透過“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看見升騰的中國農業

字體:

  新華社濟南9月23日電(記者陳灝、邵琨、葉婧)9月23日,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在山東煙&招遠市大戶陳家村舉辦,讓這個小山村站到了聚光燈下。

  漫步在大戶陳家村,玻璃水滑道連接着山頂的果樹種植園和村中的游樂場,國標山地自行車賽道蜿蜒在山腰和水畔。這裡有1.25萬畝現代農業園區、120余個家庭農場,依託葡萄、蘋果等水果種植發展起罐頭、飲料、果酒等第二産業,以及觀光、採摘、休閒、游樂等鄉村旅游産業,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相得益彰。

  “2024年,我們村集體實現營收1.8億元,還輻射帶動周邊12個村莊的村集體年增收200余萬元。”大戶陳家村黨委書記陳松海説。

  9月21日,無人機航拍的山東省招遠市大戶陳家村葡萄種植園。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現場,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的故事,俯拾皆是。

  來自青島平度市大澤山鎮三山東頭村的果農劉繼文,帶着多個品種的葡萄來到大戶陳家村。“我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統一種植技術、統一品質標準,走精品路線。”他説,以玫瑰香葡萄為例,他們的産品每斤要比市場價高出3元到4元。去年,合作社畝均利潤在1萬元以上。

  “這桃個頭大、甜度高。我種的10畝果樹,有5畝是這個品種。”56歲的山東煙&招遠市葦都萬家村村民邴振奇在他的展位前,招呼記者品嘗他自己培育的新品種白銀桃。他説,雖然只經營着10畝果園,但他有“冒險”培育新品種的底氣,這份底氣既源自農民負擔輕、選擇多,更源自有特色、品質好的農産品不愁銷路。

  山東省2024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達1.28萬億元。活動現場,山東各地的糧食、水果、海産品等初級産品,蛋雕、魚拓、葫蘆等工藝品,梨膏糖、鮮花餅、秋刀魚罐頭等製成品,以及東西部協作山東對口幫扶地區的農産品集中展銷,吸引觀眾嘗鮮、購買。

  成文堂葫蘆畫工作室的負責人孫正妍的展位上,精美的葫蘆烙畫、掐絲琺瑯葫蘆等作品不時吸引游客駐足拍照。“我們把烙畫、雕刻、掐絲、彩繪等技藝展現在葫蘆上。”她告訴記者,她在煙&機械工程學校指導的葫蘆烙畫社團,長期有20多名學生,不少學生畢業後開辦工作室,或從事相關的培訓,帶動了農産品銷售,也讓傳統文化和技藝得到更好的弘揚。

  9月22日,成文堂葫蘆畫工作室的負責人孫正妍(右)在展示葫蘆烙畫作品。新華社記者 陳灝 攝

  電商&&正持續將“觸角”向農村延伸,助力農産品進一步打開銷路。23日凌晨,螞蟻集團啟動“百縣百品助農行動”豐收節專場活動,通過支付寶&&助力包括革命老區、東西部協作區域在內的24省225個脫貧縣的1300多款農産品進行電商上行和品牌推廣,進一步促進消費、助農增收。

  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抖音電商&&累計銷售農特産品102億單,平均每天有2448萬單農特産包裹發往全國各地;京東物流自營服務範圍去年新增500個偏遠鄉鎮,助力“農貨出山”;美團今年農産品銷售額已超200億元……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上,主要電商&&紛紛亮出助農舉措和“成績單”。

  圖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上展出的一台無人駕駛拖拉機。新華社記者 陳灝 攝

  離開農産品展銷區,走進主場活動的智慧農機展示區,無人駕駛拖拉機、蘋果採摘機器人、巡田機器狗、畜牧養殖清洗機器人等“黑科技”裝備,讓人耳目一新。

  在哈爾濱華工智耘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激光除草機器人旁,公司技術專家熊卞介紹説,這款機器人可以快速精準識別農作物和雜草,每小時可以除草5萬棵,適用於大田作物管理。他説:“優質、綠色、高效是農業發展的方向。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推動中國農業科技快速發展,未來將讓農民的勞動強度越來越低、生活越來越美好。”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