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十余家上市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3 13:57:3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年內十余家上市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字體:

  年內十余家上市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監管從嚴從重處罰,不乏“億元級”罰單

  9月23日起,絕味食品(603517.SH)、復旦復華(600624.SH)、創意信息(300366.SZ)、思科瑞(688053.SH)等4家上市公司被交易所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原因均為其年度報告財務指標存在虛假記載,但未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超過10家上市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其中不乏被輿論高度關注的典型案件,包括已經完成退市的東方集團、錦州港、普利制藥等,已在退市整理期的紫天退(300280.SZ)、已收到股票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的*ST廣道(839680.BJ)以及被提前鎖定“面值退”的*ST高鴻(000851.SZ)等。

  “資格罰”升級 懲治力度不斷加碼

  財務造假一直是證監會的重點打擊對象。記者梳理發現,上述10余家上市公司均因連續多年財務造假被行政處罰或擬行政處罰而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監管部門對多起財務造假案從嚴從重處罰,其中不乏“億元級”罰單。

  9月13日,*ST東通(300379.SZ)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經查,*ST東通連續4年虛增收入和利潤,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證監會擬對*ST東通罰款2.29億元,對公司7名責任人合計罰款4400萬元,對公司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黃永軍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8月8日,證監會對*ST高鴻發出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經查,*ST高鴻長期開展無商業實質的筆記本電腦等“空轉”“走單”業務,大幅虛增收入和利潤,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證監會擬對相關責任主體罰款1.6億元,對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罰款700萬元。

  記者注意到,監管部門針對上述10余家上市公司開出的罰單中,在用足“資金罰”的同時,對嚴重失職失責違法主體均給予了“資格罰”,其中東方集團、錦州港、卓朗科技、紫天退、*ST廣道等5宗財務造假案涉及“終身資格罰”。

  已於3月6日摘牌退市的卓朗科技,是“退市新規”實施後首單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案件。經查,卓朗科技2019年至2023年各年度報告均存在虛假記載,五年間虛增收入合計超過18億元,虛增利潤合計超過13億元。證監會對卓朗科技及9名相關責任人合計處以3800萬元罰款,對其時任總經理張坤宇、時任副總經理戴穎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全鏈條追責”落地 形成強力震懾

  除了嚴懲重罰上市公司及“關鍵少數”外,今年的案件中出現了對配合造假的第三方主體一併嚴肅追責的案例,為“全鏈條追責”機制補上重要一環。

  6月27日,證監會在越博動力退市案中首次對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責:擬對配合越博動力開展虛假業務的第三方個人於某、賀某分別處以200萬元、30萬元罰款。8月8日,在*ST高鴻財務造假案中,證監會對配合造假方開出“資格罰”:擬對配合造假的第三方南京慶亞貿易有限公司實控人江慶給予警告,處以700萬元罰款,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這是自去年6月《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發布以來,對明確嚴厲打擊配合造假、強化對配合造假方追責的工作內容的落地。

  此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立體追責”體系正在深化。在*ST東通、*ST高鴻案中,證監會稱,對於可能涉及的犯罪線索,證監會將堅持“應移盡移”的工作原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的規定移送公安機關。

  已於7月25日摘牌退市的錦州港,在7月4日退市整理期收到遼寧省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通知,公司副總裁寧鴻鵬、曹成因有證據證明犯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已被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決定逮捕。前述二人正是錦州港財務造假案中的重要當事人。

  金通靈(300091.SZ)財務造假虛增營收11.35億元、虛減營收2.50億元,江蘇證監局此前已做出行政處罰。該案雖然未觸發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但已然涉及行政處罰、民事索賠、刑事追責等多層次法律後果。據該公司7月17日晚公告披露,公司收到檢察機關的《起訴書》,被告單位金通靈,被告人季偉、袁學禮、冒鑫鵬應當以欺詐發行股票罪追究刑事責任;被告人季偉、袁學禮、許坤明、冒鑫鵬等6人應當以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上述幾人正是金通靈時任“董監高”。

  投資者“用腳投票” 多家公司提前鎖定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集團觸發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在證監會的處罰決定書尚未發出的情況下,公司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而觸發交易類強制退市。記者進一步研究發現,在證監會2月28日通報*ST東方財務造假案階段性調查進展情況後,公司股價便連續跌停,於3月14日收盤價首次低於1元後延續“跌停模式”,且每日跌停封單都高達數百萬手,最終於4月14日收盤價定格在0.37元/股。

  同樣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的還有普利制藥、*ST蘇吳、*ST高鴻等。已於5月22日摘牌退市的普利制藥,在退市整理期首日(4月28日)股價跌至0.65元/股,暴跌73.9%,市值蒸發超99%。*ST蘇吳、*ST高鴻分別於7月13日、8月8日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彼時至今公司股價已經跌超六、七成,且均已跌至1元以內。截至9月22日,*ST高鴻股價已連續16個交易日低於1元,早已提前鎖定“面值退”。

  此外,觸發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紫天退被疊加退市風險警示,最終因財務會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被證監會責令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內完成整改而觸及規範類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已進入退市整理期,預計最後交易日為10月13日。

  已於7月被摘牌退市的退市龍宇、退市九有、中程退最終因觸發財務類強制退市情形而退市。

  數據顯示,截至發稿,紫天退總市值不足8千萬元,*ST高鴻總市值僅約5.3億元。(記者 周黎潔)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