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雪中送炭,一生感恩不忘”,這是江西南昌縣居民鄧大姐和140多名環衛工工友,一起送給南昌縣法律援助中心的一面錦旗。短短12字背後,是他們經歷的“有法可幫”的故事。
此前,因公司未中標項目,鄧大姐和工友們集體失業。面對遲遲拿不到的被拖欠的工資、押金以及補償金等,這些年紀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工友們,一度陷入困境。
“多虧了法律援助,我們的權益才有了保障!”鄧大姐説,“不僅訴求有人幫,連選擇哪位律師也可以由我們自己定。”通過“洪城良援·百姓點單”機制,他們可以自己選擇信賴的律師。工人們與援助律師一起收集證據、據理力爭,歷經勞動仲裁、一審、二審三個階段,經過一年多時間,最終打贏了官司。
“從指派律師到百姓點單,讓受援者與律師之間更加信任,也讓律師群體更好發揮作用。”南昌縣司法局二級主任科員羅健平説。2024年至今,南昌縣法律援助中心通過“百姓點單”機制由受援人自主選擇律師160人次。
為了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南昌縣建立縣、鄉、村三級法律服務體系,並設立20個法律援助工作站。面對高齡老人、殘疾人、病人等出行不便人群,南昌縣還將法律援助送上門。
去年11月,家住南昌縣塘南鎮的陳先生,在家裏迎來了上門幫助他的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員。“一場交通事故讓我高位截癱,沒錢請律師打這場事故的官司。”陳先生説,“家屬到南昌縣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後,工作人員立即上門了解情況,還主動&&相關司法鑒定所減免鑒定費用。”最終,在援助中心和援助律師的共同努力下,法院判決對方支付其124余萬元賠償金。
通過推行“先行受理”“容缺辦理”等機制,南昌縣法律援助部門幫助群眾快捷便利地獲得法律援助服務,從申請到指派的時間,由原來的五天縮短到最快一天。
在提升服務質效的同時,南昌縣法律援助注重靶向發力,創新機制守護重點群體權益。
身患癌症,因病不能工作的楊女士原以為可以依靠家人好好治療,誰料在治療一年多後,丈夫拒絕再花錢為其治療。在調解未成功後,楊女士到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
“我們聯合縣婦聯共建婦女兒童維權法律服務站,常態化協作為婦女兒童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諮詢與宣傳教育等服務。”南昌縣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胡榮波介紹。面對楊女士的訴求,援助律師多方溝通協調,楊女士丈夫終於同意支付10萬元治療費。
多方聚力、創新機制、打造品牌。在南昌縣,通過建立“監察+仲裁+工會+法援”聯動對接機制,“仲裁+法援+律師”的協同聯動模式,為勞動者提供全鏈條支持;通過組建退役軍人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對軍人軍屬及退役軍人申請的法律援助“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先指派”服務;推行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及值班律師制度,為特殊人群提供法律諮詢、法律幫助及參與認罪認罰見證等服務。
2024年至今,南昌縣已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1641件,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2000余萬元。隨着“有法幫你”品牌實踐活動在南昌縣的持續推進,民生溫度也在法律服務的深耕中不斷升溫。(記者 李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