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從山頂到海洋的“大賬單”——國新辦發布會聚焦“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成就-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10 23:16:47
來源:新華網

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從山頂到海洋的“大賬單”——國新辦發布會聚焦“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成就

字體: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 題:從山頂到海洋的“大賬單”——國新辦發布會聚焦“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成就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黃垚

  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

  國務院新聞辦9月10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我國自然資源領域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任務,有效支撐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9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關志鷗,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孫書賢,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自然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許大純,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劉國洪介紹“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並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自然資源“大賬單”

  作為自然資源“大管家”和美麗中國“守護者”,自然資源部亮出了一份自然資源的“大賬單”。

  “在這裡我向大家報個賬。”自然資源部部長關志鷗説,通過持續開展調查監測,我國自然資源家底更加厚實。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截至2024年底,全國耕地面積19.4億畝,比2020年增加2800萬畝,牢牢守住了耕地保護紅線,其中,黑龍江、內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等省(區)耕地面積均超過了1億畝,耕地的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格局逐步形成。

  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5.09%,比2020年提高了約2個百分點,我國成為全球增綠最多最快的國家。森林蓄積量達到209.88億立方米,提前實現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2030年目標。

  礦産是工業的“糧食”,“十四五”期間,我國全面摸清了有查明資源儲量的163種礦産的數量、分佈和開發利用狀況。全國新發現大中型油氣田和礦産地534處,油氣、銅、鋰等戰略性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鋰礦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資源,我們發現了一個‘亞洲鋰腰帶’。”自然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許大純説,這一腰帶橫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個省區,長達2800公里,在這個重要稀有金屬成礦帶上已經找到了多個大型和超大型鋰礦。

  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從用地到用海,優化自然資源配置,推進節約集約利用,支撐高質量發展。

  針對各地重大項目需求,合理配置資源要素,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十四五”以來,全國累計批准建設用地2697.4萬畝、用海用島1.12萬平方公里、新設採礦權5987個。

  “我們堅持‘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動用地用林用草用海用礦的聯動審批,實行了‘一站式’辦理,全面提高審批效率。”關志鷗説,審查環節壓縮三分之二,審批時長壓縮三分之一。

  全力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自然資源部派出12個工作組開展包片蹲點服務,實行“一省一清單”“一週一調度”,推動由“解決一件事”向“解決一類事”轉變,重大項目落地明顯提速。

  提高資源利用率,推動綠色轉型。堅持做優增量、盤活存量,嚴格管控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16%。“十四五”以來,累計處置閒置土地面積500多萬畝,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171萬畝。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存量土地供應佔比過半。

  服務企業降本增效,推動工業用地從“出讓為主”向“租讓並重”轉變,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優化政策,有效破解養老、醫養等新産業新業態“用地難”“用地貴”問題。

  強化時空數據要素供給,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天地圖”日均服務調用量超過10億次,為地理信息、低空經濟等産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從林海到大海“兩個10萬億”

  2024年,全國海洋生産總值、林草産業總産值雙雙突破10萬億元。

  “我國森林食物年産量超過2億噸,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後第三大重要農産品。”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劉國洪説,森林是巨大的“糧庫”,我國僅油茶種植就達到7500萬畝,茶油年産量超過了100萬噸,豐富充實了百姓“米袋子”“菜籃子”和“油罐子”。

  “我國海洋水産品總産量連續36年穩居世界第一。”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孫書賢説,全潛式深遠海養殖“深藍一號”、大型養殖工船“國信一號”交付使用,全球首座波浪能養殖&&“澎湖號”持續穩定運行。

  我國藍色糧倉建設成效,百姓餐桌上感受得到。

  “海洋經濟已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孫書賢説,2024年,我國海洋原油增量佔國內原油增量的70%以上;海空裝備市場份額佔全球50%以上;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洋藥物佔全球已上市品類的28%;海洋能技術裝備已進入世界第一方陣;海運量和集裝箱吞吐量佔全球的三分之一。

  2024年,全國海洋旅游産業增加值達1.6萬億元,郵輪旅游、海洋研學熱度高漲,海洋變身“幸福打卡地”,碧海銀灘成了金山銀山。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