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一座以“中國紅”為主色調、由景泰藍工藝製成的“和平尊”靜靜矗立。
2015年9月27日,為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中國政府向聯合國鄭重贈送這一國禮。出席贈送儀式時,習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尊’傳遞了中國和中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願望和信念”。次日的聯合國維和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中方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的6項承諾,明確&&“中國為和平而來”。
此前20多天,另一個彰顯中國人民和平信念的時刻於北京定格——
人民大會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頒發儀式上,30名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幫助和支持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接受了習近平主席頒發的紀念章。
習近平主席深刻闡述舉行頒章儀式的目的所在:“表達對抗戰英雄的崇敬,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宣示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決心”。
飽經戰火的中華民族,深知和平的可貴。
從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中汲取創造未來的力量,一個正發展壯大的東方大國鄭重宣示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
回望歷史,中國軍民歷經14年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付出了傷亡超3500萬人的巨大民族犧牲,最終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着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習近平主席言辭堅定: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
這一莊嚴承諾,不僅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後苦難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結論,更植根於中華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理想的文明傳承。
2019年11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希臘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時,在“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前駐足。“她在思考戰爭的意義究竟何在。”交流中,習近平主席向陪同參觀的時任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講起“止戈為武”的中國智慧。
“中國人自古以來信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天下為公’、‘和諧萬邦’的理念。中國絕不會搞國強必霸,也不認同你輸我贏的零和游戲,因為中國人從來沒有這種文化基因,也沒有這種野心。”前一天的中希兩國元首會談中,習近平主席這樣強調。
歷史上,中國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卻從未殖民和侵略他國。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並且希望世界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讓和平的陽光永遠普照人類生活的星球。”
世界愈發清晰地看到:中國的發展壯大,是世界和平力量的發展壯大——
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呼籲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中國理念與中國智慧,讓和平的信念在人們心中更加牢固。
把“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寫入憲法;積極參與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進程;作為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持續提供國際維和等公共安全産品;為推動伊核、阿富汗、烏克蘭等地區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方案與中國行動,為世界各國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貢獻力量。
“和平來之不易,和平必須捍衛。”“傳承歷史,不是為了糾結過去,而是要開創未來,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
80年前,不同信仰、制度的國家和人民團結戰鬥,贏得了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
80年後,當我們再次紀念這一光榮偉大的勝利,各國人民更應團結協作,推動人類社會的航船向着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光明未來進發。
策劃:張曉松
主編:朱基釵、楊依軍
主筆:馮歆然、邵藝博
視覺:高松齡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