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裏,有個“不務正業”的農民,他遍訪各村老人,翻越數百座山頭,察看上千處石縫,只為帶烈士們“回家”。
十幾年來,郭海波陸續背了25具遺骨下山,在當地政府和相關組織的支持下,給烈士安了家。
郭海波把烈士們都叫作“八路軍爺爺”。他説,如果當時他們沒有犧牲,活下來,比他的爺爺年紀都大。

文少卿,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十年來,他帶領團隊完成了1200多具烈士遺骸鑒定,借助體質鑒定和同位素分析,解析烈士的地理來源、生前生活方式、營養及病理情況等個人生活史,並通過DNA鑒定確認身份,通過顱面復原重現容貌,幫助無名烈士重歸有名。
被郭海波“背骨”的故事打動,文少卿主動來到山西為遺骨做鑒定。
他們接力完成了一件看似“無用”的事,用不同的方式回答着關於“意義”的追問,也讓80年前一位少年號兵的號聲,再度迴響我們的耳畔。

記者:王冰笛、陳夢、原勳、吳振東、李海偉、岑志連
攝像:麻明磊
配音:郝好
包裝:夏勇、楊震男、史凱麗
新華社音視頻部 bilibili聯合製作
新華通訊社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