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擴圈” 護航外貿企業破浪“出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9 08:59:46
來源:上海證券報

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擴圈” 護航外貿企業破浪“出海”

字體:

  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流動性資金緊張、資金回籠周期拉長導致“賬期錯配”……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期隨金融監管總局赴浙江、福建、山東、重慶等地調研時發現,在複雜嚴峻的市場形勢下,中小外貿企業面臨各種資金難題。隨着金融監管總局在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下稱“協調機制”)下新設小微外貿板塊,一條通過聯合摸排、設立專區等方式建立的小微外貿融資通道正在打開,助力外貿企業紓困解難、破浪“出海”。

  成本增加、賬期拉長 外貿企業面臨多重挑戰

  作為斯凱奇的授權生産企業,霸克體育的當務之急是“出海”。與之相隨的是,更高的原材料和供應鏈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資金成了壓在中小外貿企業身上的一塊‘大石頭’,我們一度也被壓得有點喘不過氣。”霸克體育副總經理林振興&&。

  這是眾多小微外貿企業當前正在面臨的經營困境。浙江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分析,一方面,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稅壁壘增加,導致出口成本上升,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另一方面,國際市場需求波動大,匯率不穩定,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經營風險;而且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成本增加等因素也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擔。

  變局之中,外貿企業積極尋覓新機。眾源機械副總經理胡章華介紹,因為具有産品損耗更小、切割面更大、成本更低等優勢,受到了海外市場歡迎。近兩年,公司的海外業務仍在上升階段,在非洲和中亞國家,公司産品面向的汽車、建築等領域客戶的需求依然旺盛。

  但賬期拉長、回款節奏慢的問題一直困擾着企業。“土耳其客戶對我們的産品很感興趣,但提出了2年以上付款賬期的要求。我們意識到這是拓展市場的難得機遇,但長賬期也給我們把控資金回籠風險帶來挑戰。”胡章華説。

  山東壽光市三洋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桑國德也告訴記者,公司前期産品出口後,境外客戶回款不及時,公司採購新原料面臨資金壓力。

  這些經營困難進一步加大了外貿企業的融資需求。在濰坊金融監管分局有關工作人員看來,國際訂單交付周期長、跨境結算流程複雜及通關退稅時效等因素導致資金回籠周期較長,而原材料採購、生産備貨、物流運輸等環節又需短期內大量資金投入,“賬期錯配”的客觀實際導致了融資需求增大的必然結果。

  聯合摸排、設立專區 外貿企業全面納入協調機制

  隨着協調機制的介入,外貿企業的困境正在改善。記者在調研中看到,全國各地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政策落地,將受關稅影響較大、經營暫時困難的外貿企業全面納入協調機制幫扶範圍,穩定企業接單和出口信心。

  外貿出口首次突破2萬億元,對全國出口增長貢獻率19.8%,居全國首位……在外貿大省浙江上半年走出亮眼“上揚線”的背後,協調機制正助力當地外貿企業精準破題。

  “我們將協調機制走訪對象擴大至全部外貿企業,會同商務、海關部門摸排形成9萬餘家有進出口實績且正常經營的外貿企業清單。”浙江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6月末,浙江已走訪外貿企業6.9萬家,累放貸款金額超4700億元。

  同為外貿大省,福建充分利用當地金融基礎設施——“金服雲”&&優化協調機制服務外貿企業的融資模式。今年4月,“金服雲”&&上線了外貿企業融資專區,整合各類貿易融資類、關稅保函類金融産品,形成外貿企業專屬金融産品庫,並打造外貿企業政策資訊“集散地”,幫助外貿企業充分理解和利用各項支持政策。

  依託協調機制,基於霸克體育與斯凱奇的訂單量,晉江農商銀行突破了企業所有抵押物均已用於授信的限制,通過訂單增信融資模式為企業辦理了500萬元貸款,緩解了企業約1200萬元的訂單資金壓力。接到眾源機械的融資需求後,工作專班人員組織中國信保創新推出“政策性銀保合作”模式——為眾源提供買家資信調查;向該筆2年期以上出口提供收匯風險保障;牽引政策性銀行以信用、優惠的方式為公司放貸430萬元。

  “我們一方面通過&&收集銀行拒絕授信原因,開展智能匹配推薦;另一方面建立分類處置機制,通過&&推送企業融資問題至各地專班,及時解決困難。”福建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説,對於39家出口受阻外貿企業,&&分解下發融資訴求,由工作專班組織當地銀行機構對接處理。

  記者調研發現,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外貿企業正面臨空前複雜的挑戰,對金融服務提出更高要求。

  構建“融資+結算+避險”全鏈條金融服務體系,是一些地方針對外貿行業變化給出的解決方案。“針對走訪發現的跨部門協調聯動不夠有效,深度服務未觸達末梢等問題,協調機制推動各政府部門聯動會商更加通暢,金融資源和政策資源整合更加高效,從而改變以往銀行單兵作戰模式和同質化供給。”東營金融監管分局工作人員&&,通過指導各銀行機構充分發展自身比較優勢,構建起“融資+結算+避險”全鏈條金融服務體系,為外貿企業迎接挑戰注入金融動能。

  專家&&,協調機制通過改善融資環境,為外貿企業構建起風險緩衝墊,從而增強企業發展韌性,提升企業發展動能,呵護外貿行業在複雜多變的全球貿易格局中行穩致遠。

  強化融資支持 助力外貿企業破局拓新

  今年以來,我國持續加力穩外貿,在助力企業應對短期挑戰的同時更好地轉型升級。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加大穩外貿政策力度,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到八部門發布《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若干措施》,加大對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再到優化融資、結算、外匯等金融服務,一攬子支持外貿舉措已密集落地。

  多措並舉之下,上半年,我國外貿在複雜環境下實現三個“首次”: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3萬億元;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62.8萬家,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萬家;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2萬億元。三個“首次”,既彰顯了我國外貿逆風前行的韌性,更折射出以創新破局的魄力。

  當然,挑戰依然存在。記者在調研中觀察到,許多外貿企業仍受國際市場需求萎縮、貿易摩擦、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造成經營壓力增大、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同時,外貿企業在內外貿市場轉換時,仍面臨經營模式、市場渠道、標準認證等方面的困難,經營挑戰依然嚴峻。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幫助受衝擊較大的外貿企業,強化融資支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面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和外部衝擊影響加大,內外貿一體化為外貿企業提供了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重要緩衝機制,也為企業開闢了內銷新渠道,有助於穩定企業經營和就業。

  “銀行可針對內外貿一體化企業特點,設計專屬融資産品,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同時積極參與由政府主導的穩外貿發展基金,為內外貿一體化企業提供中長期流動性支持,保障企業穩定生産經營。”曾剛&&。

  “金融機構還要從數據整合、産品創新、流程優化、風險分擔等多維度綜合施策,構建更精準、高效、普惠的金融支持外貿發展的服務體系,讓更多民營小微企業敢用、會用、用好匯率避險工具,進一步提高民營小微企業的匯率風險管理水平。”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

【糾錯】 【責任編輯:梁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