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6日電 近年來,金融領域對科技投入的重視程度持續增加,為人工智能(AI)技術的落地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基礎,AI在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特別是在證券行業,AI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從智能客服、智能投研到全面提升運營效率和客戶體驗,數字化能力已經成為核心競爭力。
業內人士&&,隨着AI時代的到來,數據安全和隱私是限制AI價值潛力的兩大關鍵因素。在AI驅動的數智化轉型新起點上,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金融機構如何在守住安全底線的前提下,更廣泛地將AI技術應用於金融服務和創新是值得深度思考的課題。
“AI+證券”迎來廣闊空間
從行業特性看,金融業數據密度高、流程標準化程度強,在風控、營銷等領域具備AI賦能的天然土壤。在銀行業,智能營銷與風控成為主要落地場景。在保險業,AI技術提升産品設計和核保理賠能力。在券商業,隨着AI技術的深入應用,也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例如,近期中信建投證券推出“信諦聽AI智數&&”,其利用先進的AI大模型,幫助投資者快速、準確地判斷策略在當前市場環境中的有效性,真正做到“聽得更深,聽得更遠”。中信證券推出市值管理AI系統——CapitAI-Link(信·企智),該系統融合了AI大模型算法與市值管理理念,旨在為上市公司提供智能化的決策支持。中金公司研究部發布了自主研發的中金點睛數字化投研&&及中金點睛大模型,進一步推動了智能化投研的發展。
中信建投證券相關負責人&&:“數字金融作為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成果,正逐漸成為推動金融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力量。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其中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
AI對促進券商業務創新有諸多應用潛力。安永金融服務科技諮詢合夥人王朝輝稱,在投資研究領域,金融垂類大模型能夠以遠超人類的速度處理海量的研報、公告等,並融合專業知識與市場邏輯,提供初步的分析判斷與推理結論,顯著提升投研生産力。在投資顧問(投顧)領域,智能投顧APP已從早期的靜態問答工具,進化為具備動態交互能力的“實時投資顧問”。借助大模型,智能投顧能夠實現提供用戶投前、投中、投後全周期陪伴服務,真正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體驗,增強了客戶粘性與&&活躍度。
券商技術投入布局加深
伴隨着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AI+”賦能業務成效顯著,券商也紛紛大手筆進行技術布局。根據券商年報顯示,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國泰海通、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銀河證券、申萬宏源等多家券商,2024年技術投入均超過10億元。
中信建投證券在2024年報中&&,公司推動AI大模型、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業務領域的應用,提升數字化服務效能。未來將持續推動金融科技成果轉化,深化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打造客戶線上服務生態,推動數字化運營體系建設,為客戶提供多樣化、智能化、個性化的産品服務,打造業內一流的智能投研産品。
“展望未來,AI正在加速重塑券商的技術底座。”王朝輝分析稱,通過將通用大模型與券商內部的交易數據、市場行情等專有數據進行深度融合,可構建具備行業知識的垂直領域大模型。這類模型不僅能支持內部員工在投研、量化建模、産品定價等專業場景中的高效協作,也能對外提供端到端的服務閉環——從信息獲取、策略生成到交易執行。這一轉變為券商構建差異化競爭力提供了全新路徑,AI在券商行業的應用將從“效率提升”逐步邁向“模式創新”,推動金融服務向更智能、更普惠、更個性化的方向演進。
需多方合力破解平衡難題
AI在為金融行業帶來顯著機遇,提升運營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創新金融産品的同時也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技術成熟度不足、數據安全風險等。特別是,金融數據涉及用戶隱私和交易敏感信息,如何在金融創新與數據安全之間取得平衡,正成為金融行業關注的焦點。
“安全與創新不是單選題,嚴守合規底線,用安全技術築牢防護底線為業務創新賦能,在不斷更迭的技術創新下,金融機構需找好創新與融合的發力點,實現安全與業務創新的共贏。”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科技諮詢主管合夥人阮祺康指出,在金融AI應用的創新征程中,金融安全和創新發展之間的平衡需從合規、風險管理、安全技術、業務發展等多個維度來進行考慮。幾個方面形成合力,才能破解安全與創新的平衡難題。
他還&&,數據安全與業務發展的平衡關鍵在於讓安全可見、可控,進而使用戶受益。在可見方面,“安全基因”需提前植入業務流程,後&攔截風險的同時,前&用戶在使用AI模型可實時查看防護過程,切實感受到安全設計;在可控方面,基於個人信息保護或數據安全管理要求,把控數據權限開關,用戶可以有權決定AI模型對哪些個人信息進行調用。用戶對AI模型相互信任,用戶受益的同時,會帶來AI應用場景下更大的業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