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筆樓丨向青少年販賣“顏值焦慮”,是一口“美麗陷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6 11:27:23
來源:新華社

千筆樓丨向青少年販賣“顏值焦慮”,是一口“美麗陷阱”

字體:

  “憑學生證做雙眼皮,享八折優惠”“準大學生隆鼻,按高考成績1分=1元減免費用”“這個夏天,送自己一次醫美是最好的畢業禮”……每到暑期,針對青少年的醫療美容攬客廣告,總是會充斥線上線下。

  過分誇大顏值的重要性,製造青少年和家長的“顏值焦慮”,再利用年輕人對變美的追求,推出打折優惠等低價誘惑,吸引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整容整形——這樣的醫美營銷,不僅瞄準家長的錢財,讓青少年身心面臨安全風險,更向社會傳遞一種不健康的審美觀念。

  記者近日探訪了上海市一傢俬營皮膚管理中心。該店開設在一幢寫字樓內,僅有三張按摩床位,主營業務為面部清潔、按摩、敷面膜等。就是這樣一家生活美容機構,卻在開展醫療美容促銷活動。

  比如,打一支“瘦臉針”(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新客體驗價僅400多元,還提供1000元/次的上門注射服務。

  記者詢問初高中生能否打這種瘦臉針,負責人立即&&歡迎:“瘦臉針沒有年齡限制,我們最小的客戶才15歲,還在上初中。”

  對於青少年注射瘦臉針的安全問題,該店負責人信誓旦旦“不會有意外”。

  但是,根據媒體報道,醫療美容意外近年時有發生,其中不乏青少年。

  今年春天,江蘇無錫一名女孩在一家無證美容院注射“深層補水水光針”後,面部出現潰爛,後來發展為全身性皮疹,還出現發燒、頭暈等嚴重症狀,險些丟了性命。

  今年上半年,北京一位金女士在一名醫生家中注射了水光針,面部出現嚴重問題,司法鑒定為十級傷殘。

  2019年,山東滕州某醫療美容診所為患者魏某實施隆鼻術,造成術後鼻頭壞死。

  受訪醫學人士指出,醫療美容項目作為醫療活動,風險客觀存在。青少年身體仍在發育,並不適合做瘦臉針等醫療美容項目。但一些醫美機構為了商業利益,對青少年大肆推銷本可不做的醫美項目,並且對醫美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輕描淡寫,甚至只字不提。

  部分青少年熱衷做醫美,源於社會上一種扭曲的審美觀助推。

  某些用人單位片面看重求職者的外貌,輕視求職者的內在素養,向社會傳遞了錯誤觀念。求職的不易和壓力,就轉化為部分家長和青少年的“顏值焦慮”,通過醫美來美容,以期提升職場競爭力。

  事實上,衞生主管部門對醫療美容一直持審慎態度,將醫療美容納入醫療行為管理,與生活美容嚴格區分。

  根據《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等文件,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的機構,必須在行業管理部門登記註冊,並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展醫美的執業者,必須取得實施醫美項目的執業醫師資格。實施醫美項目,必須在相應醫美機構或開設醫美科室的醫療機構進行……這些要求詳細而具體,正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護患者的人身安全,維護患者的根本利益。

  但在不良商家眼中,商業利益似乎比患者的健康還重要。一些開展醫美項目的主體並沒有取得執業許可證;一些單位的醫美從業者,有的並不具備相應醫美項目的執業資格,有的只是參加一個短期培訓就匆匆上崗;上門注射服務,違反醫美項目必須在醫美機構或醫美科室進行的硬性規定……

  風險,常常就隱藏在違規行為中。

  一些市場主體大做廣告,宣稱自己的醫美項目有優惠,實際使用的藥品和器械多是無品牌或非正規渠道採購;一些醫美執業者給患者動不必要的手術,實際上根本不具備相應資質;一些非法醫美機構將營業場所設在寫字樓內甚至違規上門服務,操作環境根本達不到無菌標準,極易引發感染。

  非正規醫美機構行醫,不具有正規醫療機構對手術過程的管理監督,一旦出現事故和糾紛,消費者極易陷入維權困境。

  嚴防醫美營銷侵襲,需要多部門共同發力,築牢守護青少年健康的安全防線。

  期待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部門行動起來,對社會上片面強調容貌的畸形理念進行糾偏,引導用人單位樹立唯才是舉、技能為上的正確用人導向,卸去青少年心頭的容貌焦慮枷鎖。

  市場管理部門加大巡查力度,嚴查無證醫美機構等害群之馬,引導生活美容機構依法誠信經營,禁止違法從事醫美活動,維護行業正常經營秩序。

  衞生管理部門加強行業管理,推動醫美行業執業者自律,規範醫療美容行為,嚴禁超範圍行醫。

  網絡管理部門引導&&暢通舉報渠道,不給違法開展醫美診療諮詢、醫美就醫引導的網絡營銷提供便利。

  學校、家庭要更多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建立科學正確的審美,不要輕信“扎了針就能變美”的謊言,要有“內心充盈、知識豐富的你本來就很美”的自信。即便真有需求,也得擦亮眼睛,選擇正規機構,千萬別被那些低價營銷騙局蠱惑了。

  策劃:令偉家

  統籌:曹建禮、李代祥、劉雅萱

  記者:陳瀟雨、袁全

  題圖漫畫:潘紅宇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