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16公里的“綠色快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0 20:39:49
來源:新華社

穿越1616公里的“綠色快遞”

字體:

8月20日

寧夏中衛市中寧換流站

不遠處

藍色“光伏海洋”與黃色沙漠形成鮮明對比

光伏板跟隨陽光轉動

將億萬公里外的能量

轉化為澎湃的綠色電力

  這是8月19日拍攝的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的新能源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綠電經過兩次“升壓”

在中寧換流站由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

特高壓直流輸電線匯聚在一起

向南方延伸

消失在地平線

寧夏中衛市中寧換流站。新華社發

隨着寧夏、湖南兩地同時按下“啟動”按鈕

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産送電

從“塞上江南”到三湘大地

一條蜿蜒千里的能源大動脈

正為兩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湖南衡陽市衡陽換流站。新華社發

寧夏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

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是我國首條獲批的

以輸送“沙戈荒”風電光伏大基地新能源為主的

特高壓輸電通道

工程起於寧夏中寧換流站

落點湖南衡陽換流站

額定容量800萬千瓦

意味着在滿功率狀態下

每小時可輸送電力800萬度

寧夏中衛市中寧換流站750千伏交流系統。新華社發

剎那之間

來自寧夏的電

便可穿越6個省份

輸電距離達1616公里

每年可向湖南輸送超360億度電

提升湖南全省外受電能力至1600萬千瓦

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經過甘肅、陜西、重慶、湖北的俯瞰圖。新華社發

寧夏—湖南工程是繼“寧電入魯”“寧電入浙”後

寧夏電力外送的第三條通道

相比另外兩條

寧夏—湖南工程更加“綠色”

充分利用“沙戈荒”的風光資源

新能源裝機佔比超過70%

新能源外送比例超過50%

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600萬噸

  這是8月20日拍攝的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寧夏中衛市境內跨黃河段直流輸電線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寧夏—湖南工程於今年6月開始送電

在度夏期間

湖南全省用電負荷創新高

工程一直保持300萬千瓦以上的高功率運行

累計輸送電量超35億度

平均輸送功率近湖南全省負荷的十分之一

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圖片。新華社發

塞上“風光”耀三湘

綠電千里賦動能

寧夏—湖南工程是連接

西部新能源富集區

與中部負荷中心

的重要通道

更是一場跨越關山的“雙向奔赴”

當賀蘭山風

拂動光伏板上的沙塵

推動風力發電機葉片

化作千里外湘江燈火

每一度電都在講述着

區域“同頻共振”的中國式浪漫

記者:張瀚暘、許晉豫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