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十四五” 打好收官戰丨把“寶寶屋”放在家長最需要的地方——上海惠民生建設見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9 16:47:29
來源:新華網

決勝“十四五” 打好收官戰丨把“寶寶屋”放在家長最需要的地方——上海惠民生建設見聞

字體:

  新華社上海8月19日電 題:把“寶寶屋”放在家長最需要的地方——上海惠民生建設見聞

  新華社記者吳振東

  室外驕陽似火,上海靜安區大寧路街道黨群(西部)服務中心內卻涼爽宜人。位於中心二層的“寶寶屋”正在進行最後的適幼化改造,將在今年9月向家長開放。

  適幼化改造是一項專業工作。連日來,靜安區大寧國際第四幼兒園園長陳婷婷帶領三名教師,作為“外援”提供極為細緻的指導。“放置玩具、書籍的架子要比幼兒園再低一些;防撞條的質地要再柔軟些;要保證室內時刻通風良好、採光充足……”陳婷婷説,安全是“寶寶屋”的首要考量,要用“挑刺”的態度築牢安全防線。

  位於上海靜安區大寧路街道黨群(西部)服務中心內的“寶寶屋”即將向家長開放。新華社記者 吳振東 攝

  “寶寶屋”是上海話“抱抱我”的諧音。“十四五”時期,為滿足1歲至3歲幼兒家庭對家門口“臨時托”服務的需求,上海在全國率先啟動“寶寶屋”建設,向社會提供安全、便捷、公益、優質的托育服務。此後,上海市政府連續2年將新增“寶寶屋”托額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加以推進。截至目前,全市200多個街鎮共設置“寶寶屋”342個,“寶寶屋”街鎮覆蓋率超過90%,提前完成了預期目標。

  記者從上海市教委了解到,上海目前已啟動“寶寶屋”擴優提質工作,重點是堅持需求導向、優化設點布局,即在需求旺盛區域的街鎮增加布點,在需求確實不多的地區調整布局,目的是把“寶寶屋”放在家長們最需要的地方。

  大寧路街道黨群(西部)服務中心內的這處“寶寶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啟動建設。“近年來,黨群服務中心周邊的2處新建商品房小區陸續迎來居民入住,人口導入規模總計在8000人以上,經摸排,3歲以下幼兒目前超過130人。針對這一實際,新增這處‘寶寶屋’非常必要。”大寧路街道社區服務辦主任王亞靜説。同時,陳婷婷和老師們觀察到,祖輩帶娃的現象在該區域較為普遍,“這提示我們,可以在這處‘寶寶屋’開設有關隔代撫養的‘家長課堂’及活動,助力家庭科學育兒。”

  帶娃難,“難”亦是多種多樣。2023年,大寧路街道誕生了上海市首家企業園區嵌入式“寶寶屋”,以滿足白領父母“帶娃上班”的現實需求。“我的工作經常需要加班加點,現在把孩子接到園區,不僅有地方‘寄娃’,還有專人提供科學、精心的照護,我工作也更安心了。”白領李女士説。

  近日,上海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走進“寶寶屋”,指導家長做小兒揉腹操。 新華社記者 吳振東 攝

  從“有處托”到“托得好”,需社會各方形成合力。開設在靜安區江寧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4樓的“寶寶屋”,是上海市第一家“寶寶屋”,被附近的家長親切稱作“001號”。記者走進這裡時看到,來自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專科醫生正在指導教師和家長掌握小兒揉腹操的正確技巧。在“教養醫融合”理念指引下,今年以來,社區醫生已多次上門提供育兒健康指導,受到家長普遍歡迎。

  “每次把孩子送來,我都會在門口觀察一會兒,學習老師們是怎麼帶着孩子做游戲、怎麼安撫孩子情緒的。對年輕父母來説,‘寶寶屋’更是一處難得的家門口的‘育兒課堂’。”家長馬女士説。

  據了解,作為“寶寶屋”項目先行者,靜安區如今也在項目擴優提質上率先探索,提出將以“專業培訓提質”為抓手,實現從“標準化覆蓋”到“個性化精準服務”,並將“教養醫融合”的科學育兒全面融入日常照護。

  “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舉措,讓生育友好不僅體現在‘生’的階段,還能向‘育’延伸,以更優的托育服務,築牢民生之基。”靜安區教育黨工委書記余文君説。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