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戰略定力 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各地區各部門奮力打好“十四五”規劃收官戰-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8/03 19:01:59
來源:新華社

保持戰略定力 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各地區各部門奮力打好“十四五”規劃收官戰

字體:

  開欄的話: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要求“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一年過半,保持定力、迎難而上,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尤為重要。

  即日起,新華社推出“決勝‘十四五’ 打好收官戰”系列報道,全面反映各地區各部門錨定“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幹字當頭、攻堅克難,不斷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的生動實踐,深刻展現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前景。

  步入8月,距離“十四五”規劃收官不足半年。

  面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各地區各部門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幹字當頭、迎難而上,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奮力打好“十四五”規劃收官戰。

  夯實經濟回升向好基礎

  近期,“十四五”規劃的102項重大工程之一——葉巴灘水電站引水發電系統工程主廠房6&機組完成發電機層混凝土澆築,全面進入機電安裝階段。

  這是2025年6月30日拍攝的建設中的葉巴灘水電站(無人機照片)。該水電站地處四川甘孜州白玉縣與西藏昌都市貢覺縣交界處的金沙江上游,總裝機容量224萬千瓦。新華社發(陳浩 攝)

  “我們通過嚴格的項目協調管理,着力提升施工效率,確保今年底實現首批機組投産發電。”項目負責人胡軍説。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近期以來,各方從完善投融資機制、強化工程運行管護等方面發力,抓緊推進102項重大工程建設,以實現年底前全部完成規劃目標。

  臨近收官,各項發展任務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

  “要正確把握形勢,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明確要求。當前要狠抓政策落實,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針對需求不足的突出癥結,近期政策持續加力:

  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發布《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推出19條重點舉措。今年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已於近日下達,按計劃將於10月下達今年第四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

  北京將發放1000萬元觀影補貼,廣西推出深夜食堂等特色活動,山西打造非遺國貨“潮牌”“潮品”……各地因地制宜挖掘消費潛力。

  2025年5月2日,消費者在江蘇省海安市墩頭鎮一家商場選購補貼家電。新華社發(周強 攝)

  超1.8億戶經營主體是中國經濟的力量載體。面對外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各地積極行動,幫助企業應對挑戰:

  河北成立“企業服務團”,一企一策解難題;上海選取企業需求迫切、部門協同推進要求高的十個事項進行攻堅突破;山東組織海外經貿洽談活動,對接海外參展事宜……

  這是2025年5月21日拍攝的“千校萬企供需對接會”(連雲港專場)暨江蘇省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衝刺”行動現場。新華社記者 毛俊 攝

  就業是民生之本。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對外發布,從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優化就業服務等7方面提出政策舉措。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離校就業季。雲南、四川等多地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強化供需對接,做好服務指導。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周陳&&,將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實施好已部署的各項政策舉措,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同時,加強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常態化開展政策預研儲備,不斷完善穩就業擴內需政策工具箱,根據外部環境變化及時推出。

  着力塑造發展新優勢

  上海黃浦江畔,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正在以“加速度”生長。

  這一人工智能創新高地吸引了階躍星辰、無問芯穹等百餘家企業落地生根。一批批年輕人持續攻堅模型算法、數據語料等人工智能領域核心技術和應用。

  為了幫助“模速空間”企業快速成長,上海多家金融機構正在研究基於知識産權、技術能力評估等要素,提供特色科技金融服務。

  這是2025年4月29日拍攝的上海市徐匯區“模速空間”外景。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搶佔人工智能這一全球科技競爭的新高地,各地近期連出實招:

  湖北設立規模為100億元的人形機器人産業投資母基金,浙江加大對人工智能産業項目等方面的獎補力度,廣東成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産業聯盟……

  摩根士丹利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到2030年,中國有望打造價值1400億美元的本土人工智能市場。“中國在新一輪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全球高科技競爭中擁有獨特優勢。”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説。

  2025年2月24日,武漢格藍若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團隊成員在調試人形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以産業升級構築新優勢,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十四五”規劃綱要分領域闡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篇章位居其首。

  全球單機功率最大直驅型漂浮式風電機組下線,中國千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測控系統完成交付,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鯤龍”獲頒生産許可證……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産業發展需要,一批重點科技項目穩步推進。

  2025年6月11日在珠海中航通飛華南飛機工業有限公司拍攝的批量生産的首架AG600飛機。當日,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鯤龍”獲頒中國民航局生産許可證,標誌着AG600飛機正式邁入批量生産階段。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各地積極探尋突破口,在更好推動新舊接續中發展新質生産力:河南着力提升超硬材料、現代農機裝備集群産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安徽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量子信息等新賽道,海南重點發展現代種業、航天産業等産業……

  2025年7月1日在合肥市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蔚來第二工廠拍攝的新能源汽車生産線。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發展新質生産力,離不開金融支持。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人民銀行已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從5000億元擴大到8000億元,還將擴大再貸款支持領域以及優化再貸款政策流程。

  從創新科技信貸産品和服務,到拓寬債券融資渠道,廣州、天津等多地&&新政策,推動更多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各方政策持續發力,加強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動創新鏈與産業鏈無縫對接,將持續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林山説。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7月13日,科創板改革迎來新進展: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5號——科創成長層》等配套業務規則,進一步增強科創板制度包容性、適應性。

  “科創成長層指引發布實施後,將突出更好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這個改革重點,把好准入關。”上交所相關負責人&&。

  “十四五”時期,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到了新關頭。近期以來,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獲批,明確今年將實現跨電網經營區交易常態化開市。中辦、國辦對外發布《關於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 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進一步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制定《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行為防範事項清單》。

  實施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定招標投標等重點領域公平競爭審查指引、開展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專項行動……各地加快建立健全制度規則,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任務總體如期完成。”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説,將聚焦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緊咬牙關、全力攻堅,確保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

  境外團組觀展參會是上屆2倍多,現場共簽署合作協議、達成合作意向超過6000項……不久前閉幕的第三屆鏈博會人氣更旺、交流更廣,彰顯中國強化全球産業鏈韌性、凝聚合作共識的誠意。

  2025年7月19日,觀眾在第三屆鏈博會清潔能源鏈展區參觀。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ETF期權交易、探索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開展以國際良好實踐為基礎的跨境銀團貸款等非居民貸款業務、支持有條件的國家級經開區開展境外駐點招商……中國持續擴大制度型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滙豐集團近期一項貿易前景調查顯示,中國依然是全球企業計劃增加貿易往來、加碼生産製造的主要市場。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中國具備估值、政策與動能優勢,是當前更具吸引力的投資標的”。

  “不久前,GE醫療北京基地迎來第3.5萬台探測器下線。”GE醫療中國供應鏈總經理陳和強説,北京基地是GE醫療在中國的首個本土化製造基地,也是GE醫療本土化的策源地和首個供應鏈基地。未來,GE醫療將持續加碼投資中國市場,加速高端、綠色、智能産品創新。

  投資考慮的是中長期因素,看重的是經濟未來發展。

  當前,海外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明顯改善,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機構紛紛上調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

  “不論是中期看還是長遠看,我都對中國經濟抱樂觀態度。”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説。

  風雨無阻向前進,人們的判斷更清晰、共識更堅定:中國完全有能力、有條件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文字記者:魏玉坤、董雪

  海報設計:代雲鶴

  統籌:徐曼、王乃水、韓芳、趙露露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