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多項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其中,金融資産投資公司的股權投資試點加速落地,破解科技型企業的資本供給瓶頸;知識産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先行先試”,讓知識産權“落地成金”;科技企業並購貸款試點擴面增效,助力科創産業強鏈補鏈。
股權投資試點加速擴圍
當前,金融資産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試點加力擴圍,簽約意向金額已突破3800億元。2024年9月,試點範圍由上海擴大至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南京、杭州等18個大中型城市;2025年5月,發起設立AIC的主體已擴展至符合條件的全國性商業銀行。目前除了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先後入局。
記者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獲悉,截至今年6月末,該局轄內已完成5隻AIC股權基金設立註冊,規模合計47億元;其中,2隻基金實現項目投放,向2個項目投資5400萬元,另有6隻基金預備落地。
6月24日,廣州市首只註冊落地的AIC股權投資試點基金——廣州産投工融科城創業投資基金完成了對廣州新銳光掩模科技有限公司的B輪增資,基金由中國工商銀行廣州分行牽頭,工銀投資聯合廣州産投、科學城集團共同發起設立,該企業是集成電路産業鏈上的核心企業,本次B輪增資將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注入更多耐心資本。
“從募集資金的角度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AIC資本實力雄厚,還可以通過發行金融債等方式補充自營資金,因此,有能力為實體經濟提供長周期的股權融資服務。”工銀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勝東説。此外,AIC還可以利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債轉股投資計劃等産品,引導更多長期、穩定資金支持實體經濟。
“在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企業的資金需求不一樣。”陸勝東説,在企業初創期,以股權投資介入,推動企業實現“從0到1”的技術突破;在企業成長期,採用“股債一體”方式,支持企業拓展市場、擴大生産;在企業成熟期,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等工具,助力企業降杠桿、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目前工銀投資“市場化債轉股”落地規模累計超過4000億元,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累計超2500億元。
相較於資金,部分企業更看重股權投資機構的産業背景以期實現共贏。“為此,工銀投資深化‘資本+産業’協同,依託母行工商銀行廣泛的産業鏈資源、供應鏈金融資源,幫助企業對接上下游合作夥伴、推動技術落地、拓展市場渠道。”陸勝東説,通過構建“政府引導+金融參與”驅動模式,全鏈條打造行業協同生態,加大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
“工銀投資已在AIC業內首創&&了股權投資試點業務的盡職免責制度。”陸勝東説,這項制度更注重投資工具整體盈虧情況、投資業務的功能作用和綜合貢獻,合理設置風險容忍度、容錯率,按照投資工具的整體損益進行責任評議。
優化知識産權金融生態
如何讓企業的“知産”變“資産”?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開展知識産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
“聚焦知識産權的登記難、評估難、處置難等問題,我們摸清難點堵點,研究形成了‘廣東版’試點實施方案雛形。”廣東金融監管局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黃海暉説,目前該局已聯合省知識産權局、深圳金融監管局面向全省發布了103項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及保險産品清單,各類創新主體能夠更加便利地選擇符合自身實際需求的金融産品與服務。截至6月末,廣東金融監管局轄內知識産權質押貸款餘額已超466億元,同比增長7.1%,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成立於2013年的凱融光學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是一家從事光學鏡片模具研發、製造與銷售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增資擴産,存在資金周轉需求。
“通過實地走訪,我們發現這家企業持有各項專利超過100項、註冊商標超過10項。”工商銀行東莞虎門支行副行長黃文超説,該行優化服務方案,企業可通過知識産權質押方式,辦理流動資金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保函等。“這筆貸款不僅助力了專利産業化,還帶動了2025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5%。”黃文超説,工商銀行東莞分行已與政府相關部門建立了知識産權貸款貼息合作機制,企業可享受一定比例的貸款利息補貼,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
助力科創産業強鏈補鏈
為了支持科技型企業特別是“鏈主”企業加快産業整合、暢通資本循環,今年3月,金融監管總局試點適度放寬《商業銀行並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的部分條款,對於“控股型”並購,試點將貸款佔企業並購交易額“不應高於60%”放寬至“不應高於80%”,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七年”放寬至“一般不超過十年”。
“新政發布後,中信銀行廣州分行為廣州市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發放科技企業並購貸款5000萬元,貸款佔交易對價的80%,期限達10年,從盡職調查到貸款投放,僅用時一週。”中信銀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並購方為龍頭上市公司,該公司為了擴大業務區域布局和覆蓋範圍、強化市場開拓能力、提升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收購了一家標的公司,使其成為並購方的控股子公司。本次收購能夠助力企業強鏈補鏈,並購方可以更充分地發揮自身在運營管理、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優勢,深化與標的公司的協同效應。
為推動科技企業並購貸款試點業務高效落地,中信銀行已制定、下發了相關配套制度,組建了總行、分行、支行三級聯動專班,搭建了科技企業並購貸款試點業務的綠色通道,同時優化考核機制,激發一線員工的積極性。
“廣東金融監管局聯合廣州市委金融辦強化專屬資源保障,加強信息共享,做好試點項目儲備,持續推動試點業務高效落地。”黃海暉説,截至今年6月末,廣州地區試點銀行機構累計為23筆試點科技企業並購項目提供授信超83億元,已為7筆試點並購項目發放貸款10.3億元,儲備項目46個,金額超140億元,為企業強鏈、補鏈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