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綠樹成蔭,蟬的鳴叫一聲高過一聲。
午後,走出天津地鐵二號線的建國道意風區站,沿着民族路閒庭信步,沒走多遠,兩棟並排而立的白色小二層樓出現在面前,雖然外觀不是很驚艷,但淺灰色外墻上一塊匾額上書“梁啟超紀念館”提醒我,此行的目的地到了。
梁啟超是近代中國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大師。他的《少年中國説》至今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發憤圖強、振興中華。
游客準備進入天津梁啟超紀念館“飲冰室”書齋參觀。圖片均為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梁啟超紀念館由梁啟超舊居和“飲冰室”書齋以及附屬建築組成。我走進紀念館,不大的院落中央,豎立着一尊梁啟超銅坐像。先生左手放於椅子扶手,右手緊握一卷書卷,目光深邃而堅毅,瞬間讓人感受到先生的拳拳愛國之心。
梁啟超舊居,建於1914年。舊居入口兩側,幾棵石榴樹亭亭玉立,一個個紅彤彤的石榴挂在枝頭,煞是好看。我拾級而上,走進舊居,梁啟超的傳奇人生和近代歷史風雲,如同一幅鮮活的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展開。
這是在天津梁啟超紀念館“飲冰室”書齋內拍攝的展品陳列。
舊居一樓右側為梁啟超的書房。梁啟超自1915年舉家遷居天津後,此房間便作為書房,直至1924年“飲冰室”書齋落成。在這間書房裏,梁啟超起草了著名的討袁檄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並與蔡鍔多次密商反袁大計。書房內,立着兩尊逼真蠟像,是梁啟超和蔡鍔一起商討“護國運動”的情形。
沿着木質樓梯往上走,我來到二樓。這裡開闢了8間展室,分為勤學苦讀的“神童”、戊戌變法的主將、君主立憲的鼓吹者、反袁護國的組織者、享譽中華的學術巨擘和滿門俊秀6個單元,通過大量文物、文獻、照片,梳理了梁啟超一生不變的家國情懷。看著這些展品,我仿佛觸摸到了歷史的溫度,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雲激蕩。
剝離掉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等社會身份,梁啟超還是一位合格的丈夫、一位通情達理的父親。
梁啟超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堪稱典範,他既尊重子女對生活、專業的選擇,又注意引導孩子們對知識的興趣,因材施教。梁啟超有一個大家庭,9個兒女均學有所成,且品德高尚。其科學而獨到的教育方式值得今人好好體悟。
在“滿門俊秀”展室,我駐足良久,細細觀摩。這裡不僅有梁啟超9個子女的生平介紹,也有孩子們與母親的生活照片,以及梁啟超寫給兒女的幾封家書。
梁啟超一生所寫家書數量巨大,從家書中可以看到他對國家的愛,也可以看到他對兒女的愛。梁啟超寫給兒女的家書有400余封,內容包括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家務瑣事、人際往來,到重大的人生變故與關鍵節點的人生選擇,一幅家庭生活的長卷躍然紙上。
梁啟超與兒女相處,最重要的並不在教導他們“成龍成鳳”,而在於對他們的愛。在家書中他曾説過:“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他的家書,正如他的文章一樣,“筆鋒常帶情感”。
從一封封有溫度的家書中,可以看到梁啟超對兒女的慈愛與關心,他會在家書裏直白地稱兒女們為“小白鼻”“寶貝”“baby”,同兒女們談國家大事、人生理想、戀愛交友,像極了一位知心朋友。
在我們今天很多人還羞於向家人流露情感的時候,一個多世紀前的梁啟超卻從不吝於情感的表達,也不擺出父親的架子。他給兒女們起外號、寫打油詩,為他們上課、批改作業,帶着他們四處玩耍,記下他們稚嫩的言語,父子之間全然是一片童心。
梁啟超常説,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就要盡力去做。他並不期待孩子們必然有成就,但期待他們“莫問收穫,但問耕耘”。他的孩子中,以思成、思永、思禮“一門三院士”知名,但從為國捐軀的思忠、在平凡崗位上做好革命工作的思寧身上,我們同樣能看到這種深沉的光輝。
沒有成文的家規家訓,梁啟超卻用言傳身教,將一生不變的家國情懷,融入了幾代梁氏後人的血脈。在梁啟超的心中,愛國,高於一切。他常教育子女把個人努力和對社會的貢獻緊密地&&在一起,以報效祖國。梁啟超9個子女中7個留學海外,全都學成歸國,報效國家,體現了愛國家風的良好傳承。
講解員在天津梁啟超紀念館“飲冰室”書齋內為游客提供免費講解服務。
梁思禮晚年時曾感慨道:“從小父親就給我們講愛國故事,要我們長大後‘愛國如家’,因此我們都傳承了父親的愛國基因。”
“興趣比學習重要、快樂比成績重要、人品比學識重要”,這是梁啟超的為父之道,也是他的“育兒經”,更是他的教育智慧。時至今日,這一教育理念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參觀完舊居後,我繼續探尋,來到旁邊的“飲冰室”書齋。這是梁啟超晚年辦公、生活的地方。“飲冰”一詞見於《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歟?”梁啟超自謂“內熱”,以飲冰自解,意在表達他對國家命運的憂慮焦灼之情。臥室、西餐廳、棋牌室、客房……對比於舊居部分的家國情懷,這裡多了許多生活氣息,也讓我對梁啟超這位一心為國的思想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徜徉在書齋裏,我感慨良多。不論是變法鬥士,還是學術巨擘,梁啟超的一生是傳奇的,是熱血的,也是溫情的,值得我們好好“讀懂”他。
走出書齋,來到院中,驕陽依舊似火。陽光下,舊居兩側石榴樹的果實紅艷艷,散發出寶石般的光彩。不時有小情侶、老夫妻、一家三口進出舊居,我相信,他們和我一樣,不虛此行,都會被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所打動,都會在心中播撒下一顆家國情懷的種子。(作者:周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