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迴響丨齊魯青未了 文脈續斯道-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7/10 20:44:37
來源:新華社

鏡觀·迴響丨齊魯青未了 文脈續斯道

字體:

齊魯大地,沃野千里

孔子生長於斯

儒家思想深刻影響了中華文化

也對人類文明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2024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期間聽取山東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

國際孔子文化節

成為國際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

不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持續探尋並豐富孔子思想的時代內涵

  這是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會場——山東曲阜尼山聖境(2025年7月9日攝)。論壇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係與全球現代化”為主題,通過一系列對話交流、展示體驗活動,落實全球文明倡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作為國際孔子文化節的活動之一,2024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孔廟舉行,紀念孔子誕辰2575周年。這是演職人員引導參祭嘉賓步入曲阜孔廟(2024年9月28日攝)。

  來自山東濟南大學附屬小學的同學們在曲阜市參加研學活動,誦讀經典(2023年6月9日攝)。

  游客在山東曲阜尼山聖境參觀(2025年5月21日攝)。曲阜圍繞尼山打造儒學文化體驗項目,迎接八方賓客。

  在山東曲阜,演員在《金聲玉振》大型禮樂盛典演出中表演(2025年5月21日攝)。

山東文脈根植於聖賢故里

承載着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

孔子禮樂播灑千秋

泰山巍峨,象徵天地人和

黃河奔涌,孕育勤勞智慧

大汶口文化孕育禮儀萌芽

銀雀山漢簡重現兵書千古之謎

龍興寺造像詮釋東方靜默之美

龍山文化蛋殼黑陶驚艷千年

  在山東泰安拍攝的泰山碧霞祠(2019年5月21日攝)。

  在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黃河入海口,黃河水與海水形成顏色對比鮮明的獨特景觀(2024年10月11日攝)。

  在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大汶口文化雲雷紋彩陶釜亮相山東文物精品展(2023年2月9日攝)。

  這是在山東博物館展出的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2020年4月28日攝)。

  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在山東省青州博物館展出(2023年5月15日攝)。

  在山東省青州博物館拍攝的“宜子孫”玉璧(2025年5月13日攝)。

齊風魯韻兼具儒雅與剛健

融合農耕文明與海洋文化

傳承古風道義的同時

不斷煥發時代新意

  在齊魯環游線G6955次列車“年俗非遺進高鐵”活動中,旅客在列車上體驗非遺文化(2024年1月30日攝)。

  在山東省濟寧市的河道總督署遺址公園展館,講解員為小學生講解運河文化(2025年6月6日攝)。元明清河道總督署駐紮濟寧,負責管理京杭運河及相關河道。2024年,河道總督署遺址公園建成並免費向社會開放,對促進京杭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有積極意義。

  山東淄博琉璃藝術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展出180余件(套)古今琉璃佳品,展現了琉璃傳統工藝的賡續傳承與當代轉化(2025年6月10日攝)。

  游客在山東省日照市萬平口沙灘休閒消夏(2024年8月8日攝)。山東省近年來持續開展海洋生態修復、“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配套建設城市書房、海洋美學館等文化設施,還市民親海、休閒空間。

  游客在山東省青州博物館拍攝展出的文物,近距離感受歷史和文化的魅力(2025年5月17日攝)。

  兩名學生在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杭州路小學開展的端午文化活動上表演舞龍(2024年6月10日攝)。

記者:郭緒雷 徐速繪 朱崢 邵琨 李紫恒 王凱

謝環馳 陳曄華 許傳寶 王繼林 王海濱

編輯:畢曉洋 劉傑

新華社攝影部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