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走筆丨吉哲鵬: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04 10:37:2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走筆丨吉哲鵬: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

字體:

  夏日清晨,昆明的微風中還裹着高原的涼意。我走出小區,踏上常去的步道,開始慢跑。海拔1800多米的地方,空氣清冽得讓人想多吸幾口。開頭幾步,腿腳有點沉,喘氣不太順,可跑過幾百米,身子就松快了,腳步和心跳漸漸踩着同一節拍,世界仿佛只剩下呼吸和前進。

  10多年前,我開始愛上跑步,從兩公里、五公里慢慢到能跑半馬,也見證了跑步運動在中國的興起。如今馬拉松火遍全國,賽道上人潮涌動,像一場盛大的狂歡。

  我曾數次站在昆明馬拉松賽事的起點,發令槍響時,瞬間被人群挾裹着向前奔涌,如一股洪流漫過城市賽道。賽道也是精心設計的,紅塔西路櫻花輕舞,花瓣隨風飄落;滇池邊,紅嘴鷗掠過水面,俯瞰這條奔騰的“游龍”。每個拐彎處彩旗招展,加油聲、歡呼聲、快門聲交織成一片,仿佛整個世界都在為奔跑喝彩。

  奔跑是人的本能,可在馬拉松裏,它成了一種精神追求。漫長的賽道上,腳始終踏向前方,風在耳邊吹。隨着雙腿如灌鉛般疼痛,有人中途退賽,蹲在路邊揉着抽筋的腿;有人以走代跑,臉上寫着不忍放棄的倔強。每每看到每一位如我一樣在跑道上咬牙硬撐的人時,恍惚感慨這就是人生——堅持與放棄在心頭常常拉扯。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曾言:“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馬拉松的苦和熬,都是自個兒報名自個兒選的,得自己一步一步邁過去,才能感觸生命的韌勁兒。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號碼牌,那些磨出血泡的腳掌,都在訴説着同一個道理:人生哪有“容易”二字。

  跑步的滋味,或許不在衝線那一刻,而是一路上那些不期而遇的光亮。跑道上,志願者遞來的那瓶水,陌生人嘴角揚起的微笑,轉彎處突如其來的加油聲,這些暖意都熨帖着疲憊的身軀。

  可馬拉松總有終點。撞線時,汗水混着歡呼,獎牌挂在胸前,心裏卻空空的。

  人們總説人生如馬拉松,要衝刺、要突破極限、要抵達終點。可細想,生命哪有固定的賽道?它更像一片廣袤的曠野——終點並不唯一,風景處處都在;答案不必標準,故事自有萬千。就像山溪不一定要匯入大海,也能澆灌出一片綠洲;凌晨4點未眠的海棠花無需觀眾,只按自己的節奏吐露芬芳。

  馬拉松教會我們咬牙堅持,曠野卻贈予我們另一番智慧:吃苦不是最終目的,只是通往另一片風景的橋。何不將人生看作與萬物的對話?某個清晨為路邊的野花駐足,某處海灘看夕陽沉入波濤,某個深夜讓思緒在紙上流淌。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有人如快馬疾馳,有人似山溪自在,有人若梅花靜開。每一種活法,都是對世界的領悟。人生的曠野裏,四季自有輪迴。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我看到那些歲月如何奔馳,挨過了冬季,便迎來了春天。”

  努力是必然的,但心要穩。別在追趕時亂了陣腳,別在比較時丟了方向。重要的是,在每一步的呼吸裏,找到自己的節奏,找到讓自己綻放的方法。

  後來,我開始嘗試跑步的新方式,不再只想著參加各類賽事,不再被配速和里程困住,任由腳步帶我去想去的地方:滇池邊,涼風習習,碧波粼粼,西山近在眼前;陌生巷子裏,三角梅開得正艷,咖啡香勾着人鼻尖……這些未曾在計劃裏的遇見,才是跑步贈予我的驚喜。

  人生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抵達某處,更在於每一步留下的印記,在於這一路上和自己、和世界交織的無數可能。

  真正的行者,從不畏懼路途的坎坷與跋涉的艱辛。曠野之上,向着光奔跑,每一步,是答案,亦是新的發問。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