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4周年
同樣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在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
記者走進了位於陜西西安的
紅色體育博物館
感受烽火年代的紅色體育
給中國人民帶來的那份“勃勃生機”
走入博物館
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為筆名
於1917年在《新青年》雜誌上
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一文映入眼簾
這篇文章用辯證和唯物的觀點
全面論述了體育的
目的、意義、價值、作用
以及鍛煉方法等
它被視為是紅色體育的光輝起點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三大球、田徑和體操項目
在中央蘇區就有所開展
中央蘇區的體育運動
是作為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
以工農勞苦大眾為主體的
新式體育運動
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成為主體
圖為在“八一”抗戰動員運動大會中獲得冠軍的抗大籃球隊
西安市紅色體育博物館
首席專家史進教授認為
延安時期是紅色體育事業的成熟期
1937年
“八一”抗戰動員運動大會
在陜西延安舉行
“這次大會發生在‘七七事變’後
不只是運動競賽
更是抗戰動員大會”
圖為延安“九一”擴大運動會的女子賽跑
在1942年
延安“九一”擴大運動會
吸引1300余名運動員實際到場參賽
史進説
這次運動會也成為延安時期
黨中央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體育盛會
直到今天
那些紅色體育事業
在黃土高原上留下的歷史迴響
仍然縈繞在耳畔
延安時期的紅色體育運動會上
經常把鞋襪、肥皂、筆墨、雜誌等
作為獎品獎勵給成績優異的選手們
這反映了當時延安地區的社會環境
以及人們深處這種環境下
依然積極向上、樂觀堅韌的精神風貌
1937年7月29日,《新中華報》為了迎接“八一”抗戰動員運動大會召開刊登的宣傳畫
在史進看來
紅色體育歷經時光淬煉
在當代仍有豐富的價值和內涵
一方面
紅色體育史是中國共産黨黨史的
重要組成部分
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一環
另一方面
中華體育精神
是紅色體育精神的延續和當代體現
一代代中國體育人
在紅色體育精神的感召和引領下
艱苦奮鬥、克服困難
團結協作、為國爭光
推動着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在博物館中
記者看到了抗日軍政大學
涉體育類教案《基礎戰術》
還看到新華社及前身紅中社
出版報紙《紅色中華》《新中華報》上
刊載的體育新聞
120師“戰鬥籃球隊”張之槐、黃烈
發明的軍球項目之規則
以及3000多張歷史照片一起
讓人仿佛穿越時空
回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共同見證紅色體育
成為強筋骨、健體魄
樹信心、聚人心的有效革命方式
總而言之
抗日烽火中的紅色體育運動
不僅配合了軍事鬥爭
豐富了根據地的文化生活
推動了延安時期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
同時也為新中國體育事業的開創與發展
積累了寶貴經驗
而在今後
體育仍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紅色體育故事新的篇章
也將由後來者持續書寫下去
記者:姚友明
圖片:西安市紅色體育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