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探丨遼上京遺址:感受“文化交融”基因流傳千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19 16:52:41
來源:新華網

文旅新探丨遼上京遺址:感受“文化交融”基因流傳千年

字體: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19日電 題:遼上京遺址:感受“文化交融”基因流傳千年

  新華社記者勿日汗、彭源

  炎炎烈日下,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考古人員正細緻發掘一片規模宏大的建築院落遺址。據《遼史》記載,這片區域有一座孔廟,考古專家希望通過發掘來確認這座千年前孔廟的具體位置。

  遼上京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是契丹人於公元918年建立的遼代都城遺址,也是我國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區建立的第一座都城。

  這是遼上京遺址景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彭源攝

  “遼上京遺址生動體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遼上京考古隊項目負責人汪盈説,從考古可見,遼上京在建築格局上展示契丹民族獨特習俗的同時,還吸納中原文化,尊崇儒家,在皇城內建有孔廟、國子監等建築。

  經過千年的流逝,遼上京的繁華已不再。然而,其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基因,並未隨王朝更迭而消散。文化交融之於巴林左旗,從來不只是史書中的冰冷記載、遺址裏的滄桑文物,而是熱氣騰騰的生活——

  位於巴林左旗林東鎮郊區的農貿市場內,來自周邊牧區的人們採購蔬菜水果,回族商販、蒙古族顧客用流利的國通語詢價、交易,熱鬧非凡;在生活着6個民族的林東鎮契丹街社區,每月一次的“奶茶議事會”正在舉行;在蒙古族傳統奶茶的香氣中,各族居民代表以及物業、社區工作人員圍坐一起,一邊喝奶茶,一邊溝通急難愁盼事。

  在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文化中樞——遼上京博物館裏,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游客駐足在一件件展現契丹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的文物前,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遼上京佛寺遺址出土的數尊遼代泥塑佛教造像經過修復後在此展示。這些真人大小的佛像,有的低眉思考,有的虔誠參悟,生動展現着千年前僧人的生活、禮佛狀態。這些精美佛像證實遼上京城內不僅有孔廟、道觀,還有佛寺,多種文化曾在這座草原都城匯集。

  考古人員在遼上京遺址進行發掘(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彭源攝

  “這裡的遼代文物豐富多彩,展現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色尤為突出。”自駕游來到巴林左旗的山東游客王琳説。

  遼上京周邊貴族墓葬出土的壁畫也是遼上京博物館的特色藏品。這些壁畫真實再現墓主人生前生活場景,如宴飲、出行、歌舞、侍奉等。在漢人墓葬壁畫中,人物着裝呈現契丹化傾向,而契丹人墓葬壁畫上,不乏湖石牡丹、花鳥條屏等中原文化元素。

 游客在觀看遼上京博物館內的遼代墓葬壁畫。新華社記者彭源攝

  巴林左旗旗長秦懷東説:“遼朝以遼上京為中心,促進了南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實現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高度融合。我們將持續深挖遼上京遺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讓歷史饋贈的‘團結’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策劃:孫聞、李歡

  記者:勿日汗、彭源

  視頻:彭源、勿日汗

  新華社國內部、內蒙古分社聯合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