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河北黃驊的一塊塊實驗田裏麥浪陣陣,不同品種的耐鹽鹼小麥整齊排列。
為加快耐鹽鹼小麥品種攻關和示範推廣,展示和研討我國小麥耐鹽鹼育種聯合攻關成果,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滄州市農林科學院近日在河北黃驊主辦全國耐鹽鹼小麥品種攻關成果觀摩會。
鹽鹼地是我國重要的後備戰略耕地資源,全國可利用鹽鹼地總面積約2.99億畝,其中鹽鹼耕地1.14億畝,佔比達38%。加快耐鹽鹼作物品種的選育與推廣,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糧食産能。
據介紹,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牽頭,55家科研院校和企業組成的耐鹽鹼作物育種聯合攻關組,近年來制定了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耐鹽鑒定標準,審定了耐鹽鹼水稻和小麥品種21個,篩選鑒定出“南粳9108”“航麥802”“中單1130”“中油雜501”等耐鹽性突出的優異新品種。

專家實地考察耐鹽鹼小麥“航麥802”田間長勢。(中國農科院作科所供圖)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實地觀摩了初步鑒定的60份新品係、30個新品種以及大區展示的12個新品種,其中包括“航麥802”“濟麥60”等耐鹽新品種,以及“滄麥6002”“中麥36”“渭麥9號”等前期鑒定出的耐鹽小麥品種。
國家小麥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劉錄祥研究員&&,下一步,攻關組將系統推進作物耐鹽鹼能力提升、基因資源挖掘與利用、材料創新、品種培育與示範,完善耐鹽鹼品種選育推廣應用一體化機制,着力培育耐鹽鹼作物重大標誌性成果。(記者 古一平)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