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影像記憶丨遊擊健兒逞英豪-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1 18:33:09
來源:新華社

抗戰影像記憶丨遊擊健兒逞英豪

字體:

  1940年夏,盧溝橋事變爆發三周年紀念日。晉察冀密林深處,響起此起彼伏的歌聲。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聽!革命歌聲多嘹亮……”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盧溝橋事變爆發三周年紀念日,晉察冀軍區一分區青年抗日先鋒隊1000餘人,舉行擁軍支前誓師大會。朱漢 攝

  一排排挺直的紅纓槍,一張張年輕但卻堅毅的面龐。晉察冀軍區一分區青年抗日先鋒隊的隊員們,有的二十多歲,有的才十五六歲,他們無懼敵機轟炸的威脅,全神貫注地聽着一名隊長講話。慷慨雄壯的擁軍支前誓師大會,感動着在場的每一個人。

  當聽到《遊擊隊之歌》裏那句“在那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時,來自《抗敵報》(1940年11月改版為《晉察冀日報》,編者注)的記者朱漢迅速地調整好焦距、光圈和快門,拍下他從事戰地新聞攝影以來的第一組照片。

  民兵在山頂上扎草人,用來迷惑敵人。沙飛 攝

  河北平山縣民兵埋設地雷。石少華 攝

  冀中八路軍開展地道戰。石少華 攝

  抗日戰爭初期,侵略者氣焰囂張,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中國共産黨堅持兵民是勝利之本,提出和實施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最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儘管當時我們的武器裝備差、生活條件艱苦,但是敵後根據地軍民充分運用智慧,因地制宜,靈活主動地開展了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遊擊戰的戰術戰法。

 “開門戰術”——敵人襲擾,我民兵就開門擊殺。流螢 攝

  抗戰時期活躍在山東微山湖上的水上遊擊隊。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遊擊戰爭”四個字,是制敵的一個錦囊妙計,要下決心到敵人後方去進行遊擊戰爭。

  松花江畔、長城內外、中原腹地……遊擊戰的烽火遍地燃燒,打得裝備佔優的日本侵略者膽戰心驚、防不勝防,《遊擊隊之歌》鼓舞着敵後廣大軍民頑強鬥爭,爭取抗戰的最終勝利。

  “我們生長在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無論誰要強佔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主筆:劉金海

  編輯:章磊、張鋮、方欣

  視覺:胡秋思

  圖片:中國照片檔案館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