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這風沙的聲音
這是西北大漠中大家最熟悉的聲音
但這座城
有沙、有水、有山、有湖
這座位於內蒙古的城市
叫作烏海
觀沙、觀水、觀城,一城看三景是烏海最常見的樣貌。
西有烏蘭布和、東有庫布其、南有毛烏素
這個被沙三面環抱的城市
原本的顏色應是沙土的黃
而母親河似乎對烏海多了一份“眷顧”
圖為黃河岸邊。
你聽,原本“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
進入內蒙古高原時
性情竟變得有些“溫婉”
穿城而過時
留下滔滔汩汩的105公里水線
烏海湖由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蓄水形成,總面積約118平方公里,湖水西接烏蘭布和沙漠,形成眾多各具特色、千姿百態的沙島,呈現出半湖碧水半湖沙的美麗景色。新華社發(王正 攝)
2013年底
這裡的海勃灣水利樞紐落閘蓄水
一個面積達118平方公里的烏海湖
便出現在沙漠和城市旁邊
2021年11月24日在內蒙古烏海市拍攝的烏海湖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王正 攝)
在沙與水的東側
有一座顯眼的地標
甘德爾山
這座巍峨高山總會時不時地
在樓宇間的空隙吸引着你
作為賀蘭山的余脈
它就像一個沉默守望的西北漢子
巍峨、剛硬、棱角分明
2024年7月19日,岩羊在甘德爾山的懸崖峭壁上奔跑。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沙、水、山”給烏海帶來了多樣的景致,但最初它是因“烏金之海”而名揚天下的。自20世紀50年代人們發現了這裡蘊藏的優質煤炭後,礦業給城市帶來了極大的發展。
這是2024年9月1日拍攝的內蒙古烏海市烏達煤田局部景觀(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烏海不僅留下了輝煌的礦業發展歷史,也留下了許多舊廠房、老建築。為尋求新的發展,烏海將這些歷史打造成工業遺址公園。退休煤礦工人王金生説,“煤礦和這個城市一起成長起來,誰都離不開誰了。”
如今的煤炭博物館,保留着許多礦區發展的歷史。
隨着生態保護意識的日益增強,過去灰頭土臉的烏海下決心改變礦區的樣子。歷經多年生態治理,草籽在黃土中發了芽,礦山逐漸披上綠裝。
近日,內蒙古烏海市境內的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庫區旅游項目恢復開放,吸引游客的到來。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行駛在烏海湖大橋上
左側烏蘭布和吹來的沙子偶爾輕拍車窗
橋下的大湖碧波蕩漾
遠處的甘德爾山又雄渾壯闊
每每至此,這般景致都讓人有些錯愕
畢竟當西北城市多出一份水鄉的溫婉清秀時
總會讓人産生懷疑
圖為烏海湖大橋。
烏海就是以這樣獨特的身姿
屹立在西北大地
構建起一幅“沙、水、山、城”
於此共存的奇美畫卷
烏海湖畔,有專門供游客乘船覽湖景的碼頭。
統籌:吳煒玲
編導:王雅璇
記者:達日罕
視覺設計:夏勇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