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吳起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2024—2027年)》等政策持續推進健康知識普及。
在此背景下,4月10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工作委員會(RDPAC)協辦,中國社區衞生協會支持的“2025年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啟動會”在北京舉行。
此次啟動會以“健康素養 全民同行”為主題,匯聚政、産、學、研、醫多方力量,旨在通過與會嘉賓、專家研討等環節,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凝聚共識、謀劃路徑。
多視角共話健康素養提升 政媒企協同構建行動框架
在政策引領下,與會嘉賓分別從協會、媒體、企業等不同視角,闡述了全民健康素養提升的重要意義與實踐方向。
新華網首席營銷官徐明偉在開幕致辭中&&,健康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提升健康素養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路徑。他介紹,新華網作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始終以履行媒體社會責任為己任,通過短視頻、直播訪談等多元形式普及健康知識,推動權威信息下沉基層。
新華網首席營銷官徐明偉致辭
“我們搭建‘醫企聯動·健康智慧交流&&’,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促進跨界合作,探索健康素養提升的新路徑。”徐明偉説,新華網將繼續深耕健康領域內容,生産更多優質內容服務更多人群,助力健康中國戰略落地。
中國社區衞生協會秘書長郭艾莉從基層衞生服務視角出發,分享了社區在健康素養建設中的核心作用。她提到,社區衞生機構作為居民“家門口的健康依靠”,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個性化健康教育等方式,幫助居民樹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
中國社區衞生協會秘書長郭艾莉致辭
郭艾莉認為,面對新媒體時代科學信息傳播的挑戰,社區衞生工作者應積極探索,適應新的健康科普需求。她透露,協會正與新華網共同發起“健康素養宣傳科普優秀案例徵集”活動,面向慢病管理、體重管理、兒童健康等領域徵集作品,旨在以優質內容“以正視聽”,提升公眾健康認知。
RDPAC執行委員會副主席、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則聚焦慢病管理,提出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疾病已成為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挑戰,其防治與公眾的健康意識、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
RDPAC執行委員會副主席、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致辭
她&&,RDPAC及成員企業將從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支持基層篩查診療、探索數字化醫療方案三方面發力,與政府、醫療機構等攜手普及慢病知識,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聚焦疾病防控前沿 專家共議健康素養提升創新實踐
在首輪主題為《素養先行:公眾健康素養提升的創新實踐》的圓桌討論環節,來自臨床一線的權威專家圍繞疼痛管理、腦卒中、體重管理、偏頭痛、慢阻肺病等領域,分享了破解健康素養提升難題的專業見解。
主題為《素養先行:公眾健康素養提升的創新實踐》的圓桌討論
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樊碧發&&,疼痛作為“第五大生命體徵”,其管理認知不足是我國現階段面臨的嚴峻問題。我國慢性疼痛患者超過3億且呈現低齡化趨勢,但知曉率、就診率、治愈率和滿意度均處於低位。他呼籲,應加強基層疼痛醫學中心建設,培養專業人才,推動疼痛管理知識普及,讓公眾認識到“忍痛絕非優秀品質,科學應對才是健康之道”。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宋海慶聚焦腦卒中防治,指出早期識別是降低致殘率的關鍵。他介紹,我國通過推廣“中風120”口訣(1看臉不對稱、2看胳膊抬舉異常、0聽言語不清),已將部分城市的及時就診率提升至50%以上,但基層仍需加強科普教育,讓“早識別、早救治”理念深入人心。
中日友好醫院減重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孟化則從“肥胖是萬病之源”出發,提出體重管理是上游干預的重要性。他介紹説,我國成年超重和肥胖人群已超50%,而科學飲食、合理運動的核心在於“知其所以然”——例如控制高脂飲食、保持優質蛋白攝入,避免陷入“盲目節食”誤區。“醫療機構應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幫助公眾建立科學認知,從源頭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病等併發癥。”他補充説。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郭淮蓮提出,偏頭痛是位列全球第二大常見神經系統失能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度失能性、高疾病負擔等特點,可從工作、學業、社交等多方面嚴重影響患者,更是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她特別提醒女性群體、長期服用止痛藥人群及有心血管病史者關注頭痛信號,避免因“忍一忍”延誤治療,導致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等問題。
“CGRP是近年來發現的偏頭痛治療新靶點,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有效阻斷偏頭痛發病相關的關鍵通路,能夠快速且持久地緩解偏頭痛及相關伴隨症狀。”郭淮蓮介紹説,在急性治療快速止痛的同時,還能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郭岩斐則呼籲關注慢阻肺病,我國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13.7%,但知曉率不足10%。她提醒,肺功能檢測是早期發現慢阻肺病的關鍵,基層應加強高危人群篩查,推動吸入製劑等規範治療手段普及,讓“順暢呼吸”成為全民健康的基礎保障。
討論最後,專家們一致認為,提升健康素養的核心在於“主動認知與科學行動”:從關注疼痛、重視早期篩查,到科學管理體重、規範慢病治療,公眾需樹立“疾病預防優先”的理念,而醫療界則應通過創新科普形式,讓專業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健康實踐。
聚力基層健康服務 多方共研基層健康教育新範式
主題為《聚力基層:多方共研基層健康教育新範式》的第二輪圓桌討論,聚焦基層健康服務的實踐探索,企業代表、醫療機構管理者圍繞基層醫療痛點與協作機制展開深入交流。
RDPAC執行委員會成員、萌蒂中國董事會執行主席邢軍&&,疼痛管理在基層面臨認知誤區、專業醫生不足、醫保覆蓋有限等挑戰。作為深耕疼痛領域的企業,萌蒂通過組織學術活動,協助專家醫生培訓基層醫護人員、引入創新藥物等方式,助力提升疼痛診療可及性。她呼籲,政府、媒體、企業應形成合力,通過權威科普破除“忍痛光榮”的傳統觀念,讓疼痛管理成為基層健康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凱西中國總裁兼總經理鄧浩青則關注呼吸疾病防治,提到慢阻肺病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後,企業正通過加速創新藥物研發和引入、促進基層篩查合作及公益項目,推動早篩、早診、早治。她舉例稱,凱西在2023年引入自主研製的全球首款閉合三聯吸入氣霧劑,為中國慢阻肺病患者帶來新選擇;與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深入合作,針對老年群體開展呼吸健康科普;並多次與中國綠化基金會合作,參與生態治理改善空氣質量,從多重維度助力呼吸健康。
在醫聯體建設實踐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內分泌科醫療副主任、黨支部書記楊進,北京市海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閆慧嫻分別分享了糖尿病管理經驗。楊進認為,緊密型醫共體通過分級診療、上下聯動,實現了優質資源下沉,基層醫療機構在高危人群篩查、患者隨訪等方面發揮了“網底”作用。
閆慧嫻則介紹,海淀醫院通過技術與人才雙驅動,幫助社區衞生機構建立糖尿病專科門診,培養基層專科隊伍,讓患者在家門口即可獲得規範診療,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患者依從性。
RDPAC執行總裁嘉雷諾宣讀啟動宣言
此外,在全場嘉賓的共同見證下,RDPAC執行總裁嘉雷諾宣讀啟動宣言,宣布“2025年全民健康素養促進大會”正式啟動。宣言指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是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基礎。需要政府、醫療機構、社區、企業等多方協同,通過創新科普模式、賦能基層醫療、傳播科學理念,推動公眾從“認知革新”到“行為改變”,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隨着啟動儀式的圓滿結束,此次會議為全民健康素養提升勾勒出清晰的行動路線:政策引領下,政産學研醫各界將以基層為重點、以科技為支撐、以科普為紐帶,構建“全民參與、全程覆蓋、全域推進”的健康素養促進體系。正如與會嘉賓所言,健康中國的建設離不開每一個環節的精準發力,唯有凝聚全社會共識,將健康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才能讓全民健康素養提升成為築牢健康中國的堅實根基。
據悉,“2025年全民健康素養促進大會”將圍繞健康素養提升的前沿議題展開更加深入探討,還將把一批有價值的科普作品推向社會,持續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