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 共赴未來——江蘇聚力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10 09:05: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跨越山海 共赴未來——江蘇聚力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

字體:

  202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5.62萬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實際使用外資規模佔全國近1/6,連續7年穩居全國第一;現有外資企業4.3萬家,吸引超八成“世界500強”企業在這裡投資興業……

  江蘇,這片憑海跨江、擁湖枕河的土地,近年來深化改革塑造制度型開放新格局,錨定創新驅動打造發展新優勢,強化樞紐建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奮力扛好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

  2月24日,“巴西”輪駛入連雲港港口(連雲港港口集團供圖)

  探索制度型開放 塑造發展新優勢

  近日,加拿大日升集團與江蘇鳳凰數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培養養老護理、健康管理等領域高素質人才。日升集團總裁黃碩&&,這是公司布局中國康養市場的又一重要舉措,期待項目發展壯大。

  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持續放寬外資市場准入,江蘇蹄疾步穩。

  作為開放排頭兵,江蘇始終堅持改革破題,從招引外資企業進駐發展加工貿易,到數字貿易、綠色貿易等新形態不斷崛起,已成為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一張“名片”。而今面對外部不確定性,與世界深度鏈結的江蘇依舊視改革為破題鑰匙,以制度型開放塑造發展新優勢。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也是江蘇發展的鮮明底色。”江蘇省商務廳廳長司勇説,江蘇認真貫徹落實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目標任務,研究提出新一批重點改革舉措,持續提升對全球要素的集聚流動力、配置增值力和輻射帶動力。

  制度型開放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找準發力點。江蘇發揮好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摸石探路。

  3月28日拍攝的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連雲港港口集團供圖)

  近年來,江蘇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抓住生物醫藥産業這個“最大公約數”,探索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創新之路。商務、海關等多部門密切合作,瞄準創新藥物、器械研發、審評、通關等“痛點”不斷創新支持政策。

  蘇州片區在全國首創“研易達”“研易購”等舉措,通過白名單制度提高入境特色物品便利化水平。南京片區搭建生物醫藥集中監管和公共服務&&,構建包括基因與細胞實驗室、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等覆蓋醫藥研製全産業鏈的服務體系,助力産業全生命周期發展。連雲港片區落地江蘇省藥監局審評核查連雲港分中心和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連雲港檢驗室,加強生産後端流通環節改革。

  “多虧了改革創新打通跨境物流瓶頸,讓我們能夠為更多患者帶去希望。”馴鹿生物董事長張金華説,公司生産的CAR-T藥物從患者採血到工廠生産整個加工窗口期只有48小時,在這一制度創新支持下,公司今年初助力一名香港患者及時用上新藥。

  不只是針對特定産業,從研究對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金融開放、數據跨境流動等領域爭取更多壓力測試和先行先試,到服務業擴大開放,強化知識産權保護、商事保護,優化營商環境,截至目前,江蘇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近450項,其中28項在國家層面複製推廣。

  堅持創新驅動 釋放發展新活力

  3月20日,美國陶氏公司有機硅擴建項目落成儀式在張家港保稅區舉行,這是這家“世界500強”落戶當地以來建成的第19個重大項目。陶氏公司功能材料與塗料業務總裁蘭睿廷&&,張家港已成為公司在大中華區最大的生産基地,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有機硅綜合生産基地之一,將致力於滿足中國及整個亞太地區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今年以來,從博世中國新數據中心投運到大金集團研發中心開張,一批外資企業增資項目相繼落地,折射江蘇開放型經濟吸引力。

  作為製造業大省,江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4年全國第一,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10年全國第一。以硬實力為引,以創新驅動為錨,江蘇大力吸引國際要素資源,搶抓全球産業發展新機遇。

  在南京,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已與海內外200余家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拉近技術與市場之間的距離。在常州,當地打造“涉外一站式服務專窗”,通過流程再造大幅縮短&&境管理等審批時間,優化外籍人才辦事體驗。在蘇州,國際商事法庭設立“一站式”糾紛解決&&,優化國際營商環境,為中外當事人提供普惠均等、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務。

  開放合作的創新&&疊加接軌國際的創新生態,正在讓一批外資企業不斷結出創新果實。

  位於蘇州高新區滸墅關的克諾爾車輛設備(蘇州)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鐵路、船舶、航空航天等運輸設備製造。不久前公司研發的“用於踏面制動器的測力裝置和踏面制動器”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克諾爾集團全球商業服務中心副總裁Markus Stoeckle&&,公司正通過引入先進的數字化工具和自動化流程,大幅提升運營效率,支持科技創新。

  不單是吸引創新要素“走進來”,越來越多掌握關鍵技術的江蘇企業也在加速“走出去”。

  電動“三蹦子”在國內司空見慣,但在國外卻是新事物。在無錫,嗯哇科技研發的電動三輪、四輪車,憑藉其在結構設計和關鍵零部件領域的持續研發,正快速打開海外市場。“國內強大的供應鏈支撐了企業在海外的本土化創新,我們在菲律賓的第二工廠已在今年3月投運,公司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超3000個。”該公司董事長康定武説。

  中外企業的雙向奔赴,正不斷碰撞出發展新動能。2024年,江蘇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538家,實際使用外資190.5億美元;新增對外投資項目1511個,同比增長21.6%。

  打造雙向開放樞紐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2月24日,吃水23.1米、裝載39.42萬噸鐵礦石的“巴西”輪成功靠泊連雲港港87號泊位,刷新了開港以來進港船舶最大吃水紀錄。“開放合作是這個時代對港口的要求。我們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開放服務能力。”連雲港港口集團總裁王國超説。

  隴海線上,中歐班列“鋼鐵駝隊”馳騁東西;揚子江頭,萬噸巨輪揚帆遠航溝通南北。作為共建“一帶一路”交匯點的江蘇,將目光拉長放遠,聚力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

  在南通,通州灣三夾沙南航道竣工,海門港建成5萬噸級通用碼頭,呂四港獲批新增3個10萬噸級泊位港口岸線,億噸大港正向一流強港邁進。在南京,推出專項規劃,聚焦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目標,重點打造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強化近洋航線始發港地位。

  截至2024年底,江蘇在飛國際及港澳&地區客運航線達43條。全省中歐(亞)班列已開通25條,覆蓋歐洲17國20多個城市、中亞5國近50個城市,以及東南亞4國6個城市。

  持續加密的交通網絡,推動江蘇國際合作“朋友圈”不斷擴容。不久前,蘇豪中東公司開業,將致力打造集國際貿易、汽車銷售、倉儲物流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早在2015年,我們就開始‘走出去’布局,通過本土化運營不斷加密合作紐帶。如今我們境外企業已達73家,分佈在21個國家和地區,涵蓋貿易、金融、製造、物流、文化等多個領域。”蘇豪控股集團董事長周勇説。

  3月10日,在蘇豪柬埔寨工廠生産車間裏,工人們正趕制訂單(蘇豪控股集團供圖)

  從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裏的機杼聲聲,到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無水港”裏的鐵軌锃锃,互惠共贏理念下形成的經貿往來拉近了江蘇與世界的距離。

  與此同時,江蘇全面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

  向南,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滬浙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向北,加快推動徐州科創圈建設,打造輻射淮海經濟區的科創引擎;向西,積極服務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等國家重大戰略,持續加深産業聯動,加密創新協同。

  心手相牽情深意長,互惠共贏踵事增華。今年前2個月,江蘇貨物貿易進出口8642.8億元,同比增長1.7%。

  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江蘇將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大力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構築起高水平開放的新優勢。(記者 朱程 劉巍巍)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