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需求、新模式、新舉措為春招市場注入“暖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26 16:08:47
來源:新華網

新需求、新模式、新舉措為春招市場注入“暖意”

字體:

  正值一年春招季,記者走訪多地招聘會觀察到,新興行業崗位需求更加旺盛,招聘場景更加多元,供需兩端對接更加精準。

  AI人才需求更旺盛

  這個春天,AI成為當之無愧的“風口”。“大模型研究員”“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員”“AI技術專家”“人工智能研發工程師”……記者關注到,在多場招聘會的企業招聘信息中,都出現了人工智能相關崗位。

  “3月,螞蟻集團正式啟動了2025年春季校園招聘,共開放超過1000個崗位,其中,需求最大的崗位是算法工程師,包括大模型、機器學習、多模態、視頻理解等人工智能關鍵領域。”螞蟻集團公關部蔡珊珊告訴記者。

  2025年2月20日,求職者在杭州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專場招聘會上查看崗位需求信息。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網易相關工作人員也&&,公司將持續大力引進AI人才,重點招募AI算法工程師、AI産品經理、AI應用開發等跨行業、多領域人才,實現人工智能在音樂、游戲、教育等産業的深度融合和應用。其中,網易有道在3月初啟動CEO實習生計劃,開放算法實習崗位五十余個,提供實習轉正機會。

  2025年3月14日拍攝的招聘會現場。當日,杭州市綜合性人才招聘會暨2025年酒店專場在杭州市人才市場舉行,60多家參會企業現場推出1100多個工作崗位,助力勞動者求職就業。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麥肯錫諮詢公司最新報告顯示,到2030年,中國對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需求預計將達到600萬,人才缺口可能高達400萬。對此,58同城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姚勁波認為,“AI、機器人、智能製造等相關行業近年來都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有前途。大學生就業要把過去的固有思維重新架構,把眼界放開。”

  招聘模式更多元

  從線上到線下,從高校到産業園區,從商圈到夜市,記者注意到,今年的各類招聘活動場景“不拘一格”,模式更加多元,讓求職者與企業需求匹配更加精準。

  在江蘇金湖縣,當地通過構建“雲端直播+線下對接”的立體化就業服務模式,每週四晚8點準時開啟“直播帶崗”專場,促成就業意向兩千余次。

  “我們公司現在缺少的是智能化、信息化方面的人才,線上招聘求職者眾多,給了我們很大的選擇空間。”江蘇理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主管王妍羽説。

  在湖南,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組織37名應屆畢業生赴三一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送生進企”就業服務活動。

  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應屆畢業生趙嘉睿告訴記者,“這次找工作是和企業的技術人員直接對談,直接進入到企業參觀生産的條件和環境,也讓我直接了解到我們機器人工程專業的真實工作環境。”

  此次活動中,學校與相關學院提前兩周對接企業用人需求,從應屆畢業生簡歷中篩選適配,將校園招聘地點從宣講會轉向企業一線,實現“需求對接-精準篩選-現場面試”的校企全流程協作就業模式。本次活動共有15名學生通過面試,通過率達40.5%。

  “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應該是一次招聘形式上的創新。學校把學生送到企業,進一步地加深了學校跟企業的互動,相對來講精準度會更高。”三一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李雲中説。

就業服務更暖心

  2025年春風行動啟動以來,各地持續組織形式多樣的招聘服務活動,為用工企業和求職者搭建起了“暖心橋”。

  在山西,太原市人社部門近日積極開展系列招聘活動,打造“互聯網直播+線下招聘會”的薦崗模式,為求職者提供政策諮詢、就業指導等特色服務。

  “各方面的專業人士會給我講解很多專業方面的知識,我感覺對我找工作很有幫助。”求職者趙子怡告訴記者。

  近日,在上海舉辦的2025年首場全市性大型招聘會主會場中,記者注意到,有11家“生育友好崗”用人單位共提供350個崗位,包括工會管理、産品設計、網絡主播、外語翻譯等。

  這些“生育友好崗”大多具有時間較為彈性、工作方式靈活等屬性,以項目制、結果考核等為導向,便於勞動者平衡好工作與撫養孩子之間的關係。

  “這個崗位讓我的家庭生活跟工作兩邊都能夠兼顧得到。像寶寶每天早上可能需要喂奶,晚點到公司也是可以的;寶寶生病了我也可以早點下班回家,工作上有什麼需要我也可以及時在家裏完成。”上海青創社會服務中心創意設計師伍紫嫣説。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穩則大局穩。以産業升級推動擴大就業空間,以政策創新破解制度瓶頸,以優質服務激發市場活力,各方共同努力,將讓更多勞動者端穩“飯碗”、共創共享發展成果。

  2025年2月11日,一名求職者在山東省青州市舉辦的“春風行動”招聘會現場填寫個人信息。新華社發(王繼林攝)

 

  統籌:吳煒玲

  編導:張歡

  記者:孔令杭、謝櫻

  配音:王帥龍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