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是居住在海邊人的生存哲學:他們能因時應勢抓住機遇,嘗到“第一口鮮”。
東海之濱的浙江台州,是我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發源地。創業者們憑藉“敢為天下先”的膽魄,創造了民營主導的“塊狀經濟”發展傳奇。如今,面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命題,這座城市正持續打響“製造之都”品牌、彰顯“海洋經濟”優勢、擦亮“民營活力”標識,努力“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
製造為基,持續鍛造發展新引擎
位於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吉利汽車臨海製造基地內,生産線上的機器人揮舞“手臂”作業。另一邊,“未來工廠”中控室裏,3D數字孿生系統實時映射着生産線的每個細節,總裝車間內工人們組裝完成後的新能源車將銷往世界各地。
把時間調回1998年,我國第一輛民營企業製造的汽車,就誕生在臨海。這個創造了我國民營汽車工業史上多個“第一”的基地,正以智能化、綠色化、全球化的新姿態,勇立在這輪汽車革命的潮頭。
當前,台州打造全球一流臨港産業帶,規劃“一核多點”的産業空間布局。台州灣經開區的核心區,擁有吉利汽車臨海基地,集聚了拓普、亮心等30多家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
作為我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之一,台州的民營經濟從製造業起步,産業百花齊放,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台州有35個。從一粒紐扣、一個閥門、一根電纜,到一副模具、一輛汽車、一艘巨輪,台州無數民營企業堅守主業,專注細分市場,掌握“獨門絕技”,成為行業翹楚。
台州玉環是在水暖閥門行業中全國最大的生産基地,共有1300多家水暖閥門生産加工企業,佔全國市場比重約25%。然而,這個傳統行業也面臨着“成長中的煩惱”:在新一輪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不少企業因缺少人才和能力而“不會轉”、因缺乏信心而“不敢轉”。
通過引進清華長三院等技術力量,玉環成立泵閥(水暖閥門)産業大腦,為企業提供可複製、通用性、個性化等數字化改造服務。“共性應用場景全選,個性應用場景我們選擇了降本增效、生産排産等模塊。在産業大腦裏找模塊,就像網購一樣方便。”試運行半年多,三盛閥門相關負責人鐘劍慧&&,準時交貨率、質量合格率都提升約20%。
數據顯示,目前,台州已形成百億級縣域産業集群27個、國家級産業基地68個,製造業企業近16萬家、規上企業5647家、上市公司75家。
向海圖強,以開放贏取未來新空間
年初,新建鐵路頭門港支線二期項目槽型梁首節段順利澆築,標誌該項目正式“向海進軍”,也拉開了鐵路上部結構施工的序幕。
台州灣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項目建成後,向北連接杭州樞紐,連通上海、江蘇,往西可至江西,並向中南、西南等內陸腹地輻射,打通海鐵聯運通道,帶動港口腹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設現代化港口大城市,大力建設海上台州,打造一流臨港産業帶……近年來,台州以主動開放、擁抱世界的姿態融入新一輪擴大開放的時代大潮,加快高水平建設“雙循環”節點城市,以大&&拓展開放戰略版圖、重塑發展格局。
在浙江正特股份有限公司內,一輛輛卡車正在廠區內排隊接貨,企業的戶外産品將直接運到港口,賣到世界各地;在大麥嶼港區,新西蘭獼猴桃、智利車厘子、阿拉斯加帝王蟹等海外産品,由此上岸登上市民餐桌……
目前,台州市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浙江自貿試驗區台州聯動創新區、RCEP高水平開放合作示範區等五大高能級開放&&。
圍繞發展海洋經濟,台州多地各顯身手:台州灣新區海洋産業提質增效倍增&&同樣以招商引資為“針線”,不斷補齊産業鏈各環節,先後引進蜂巢航宇、國星宇航等一批重大優質産業項目,讓臨港汽車製造和通用航空製造兩大主導産業“成色”更足;玉環市海洋産業提質增效倍增&&成功招引簽約落地環動科技機器人、韓魏運動汽車整車製造等6個項目,總投資超15億元。
如今,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逐漸轉化為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2024年台州市首批省級海洋産業提質增效倍增&&實現規上工業總産值738.15億元,同比增長24.20%。
激發活力,努力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背後,是政府的積極“有為”。今年,台州市委、市政府錨定産業&&提能升級、城市建設提質煥新、綜合交通提級擴容“三大牽引性抓手”,堅持“創新強市”戰略,為擦亮“民營活力”標識繪好“施工圖”。
——以産業&&賦能,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為激活“一池春水”,台州已總體形成“1+1+9”産業開發&&協同發展體系,這11個&&用約7%的土地,貢獻了全市約60%的進出口額、70%以上的規上工業總産值和85%以上的實際使用外資。例如,由溫嶺市政府和浙江大學牽頭共建的浙江省高檔數控機床技術創新中心,創建僅1年多,已集聚科創人員100余名,有力助推台州建設浙東工業母機國家先進製造集群,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融通創新。
——競逐新興賽道,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台州大力發展新興産業,紮實推進汽車電子、智能光伏、機器人等新興産業集聚,謀劃布局氫能、低空經濟、算力、合成生物等六大未來産業,“浙裏光谷”入選省首批示範型數字經濟産業園;建設浙東南智算中心,首期發展智算經濟,支撐新型工業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外強“大通道”、暢通“內循環”,不斷提升城市競爭力。台州入選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將加快打造與現代化産業體系相匹配、通道樞紐物流功能相耦合的交通格局;路橋機場“煥新啟航”,“兩高”溫嶺聯絡線、杭溫高鐵台州段建成通車;港口能級有力提升,台州港新辟7條國際航線,浙東南現代大宗商品物流園區碼頭、台州南智慧陸港相繼建成投用,全市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增速分別居浙江省沿海第一和第三位;積極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生産製造産業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提升企業競爭力。
放眼台州,“新”潮涌動。截至2024年底,台州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599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9513家。
“台州作為民營經濟大市,要堅決扛起‘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的時代使命,抓住當前民營經濟新一輪發展機遇,主動作為、乘勢而上,不斷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階。”台州市委書記沈銘權&&,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減稅、降費、融資等各項惠企政策應享盡享,積極營造“尊企、重企、親企、護企”的優良環境,讓企業家能夠專心創業、安心經營、舒心發展。(記者 王俊祿 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