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道上護古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13 13:50:23
來源:新華網

古蜀道上護古木

字體:

  新華社成都3月13日電 題:古蜀道上護古木

  新華社記者邊思琪、趙怡寧

  春日古蜀道,千年古柏生機盎然、蒼翠挺拔。

  3月12日,正值我國第47個植樹節。在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百餘位鄉鎮幹部、護林員、村民等見證了一場特殊的交接儀式,交接物是1.2萬餘株古樹名木。

  在這場“蜀道翠雲廊古柏保護離任交接儀式”上,劍閣縣原任和現任縣委書記作為交樹人和接樹人,現場清點交接該縣境內12510株古樹名木,接力保護好寶貴的一方青綠。

  這是2023年7月24日在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翠雲廊拍攝的張飛柏。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劍閣縣地處四川北部,因“天下雄關”劍門關而聞名,是古蜀道的重要節點。1.2萬餘株古樹名木散落在該縣3200多平方公里大地上,最高樹齡達2300歲。

  劍閣縣自明代正德年間起,開始有驛道古柏離任交接制度,每逢新官和舊官交接任,都要相互清點古柏數量,核查清點當地古柏存活、生長等狀況。直到現在,劍閣縣都把古樹名木的交接作為幹部離任交接的重要內容。

  交“樹”,不僅是交“數”,還包括管護範圍、生長狀況和履職情況,交的是一份全面的古樹檔案集,接續的是世代守護古樹的責任心。

  “一任接着一任幹,一代接着一代護!”交接儀式上,劍閣縣委原書記楊祖斌回顧起在劍閣任職期間古柏的保護工作,感慨道,“我最驕傲的事情是,3年前初上任時,接手的古樹名木數量是七千余株,經補充調查,如今全縣古樹名木增至12510株。”

  交棒不是“交責”,接棒更要“接力”。劍閣縣委書記范為民告訴記者,今後將打造全周期管理體系,紮實開展瀕危古樹救護,力爭年內實現瀕危株救護全覆蓋、兩年衰弱株復壯全覆蓋,讓千年古柏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古樹松材線蟲病高發期即將到來,我們準備沿用疫源除治的方法,打好這場硬仗。”他説。

  如今在劍閣,愛柏、護柏、守柏已形成濃厚氛圍:縣林業局定期給古樹搞“體檢”,開展古樹空腐檢測;在樹榦中部安裝碳纖維“馬甲”,保障樹體穩固;對主幹損傷處進行清腐防腐,為古樹做“微創手術”,過去三年,共復壯救護瀕危衰弱古柏2478株。

  73歲的東風村村民袁志貴多次來看交接儀式,他説:“小時候父母就告誡,古樹不能砍,樹有靈,人來護。”80後翠雲廊景區巡林員魏子長已堅持每日巡護近9年,黝黑面龐映着對古樹的深情:“就這樣一年年守下去吧。”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